圣心

· 张载
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千五百年无孔子,尽因通变老优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圣心:指圣人的思想境界、智慧。
  • 浅心:浅薄的心思。
  • 圣学:关于圣人的学问、学说,也可理解为儒家正统学问。
  • 礼法:礼仪法度。
  • 千五百年:大概指自孔子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跨度 。
  • 通变:通达变化之理,这里指对学问随时代变化而理解、运用。
  • 老优游:过度悠闲,无所作为。“优游”意为悠闲自得。

翻译

圣人那高深的思想并非能用浅薄的心思去探究的,研习圣人的学问必须专心依据礼仪法度去修行。从孔子之后这长达千五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再出现(如孔子般卓越之人),都是因为那些研究学问的人虽然明白通变之理却流于悠闲懈怠、无所作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圣学、探寻圣心的深刻见解。首句指出要领会圣人的思想绝非易事,不能心存侥幸或敷衍,需要怀有敬畏和深刻思考。次句强调学习圣人学问的关键在于专注和遵循礼法,说明了学习圣学需要严谨的态度和遵循一定的规范。 后两句从历史角度感慨,自孔子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再出现可与孔子比肩之人,原因在于研学者虽懂得学问应随时代变通,却没能真正奋进努力,而是陷入悠闲不作为之中,体现出作者对当时学者治学态度的忧虑以及对圣学传承的期望,激励人们以专心、严谨、进取的精神去研究圣人的学问,追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

张载

张载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易》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