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昭

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 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 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 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 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廓落:空旷寂寥。
  • :银河。
  • 怀哉:思念啊。
  • 南浦:南面的水边,常指送别之地,这里借指友人所在之处。
  • 眇(miǎo)然:辽远、遥远的样子 。
  •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也泛指珍美的草。
  • 海鳞:指海中的大鱼,这里比喻友人。

翻译

东边树林上方月亮还没有升起,天空空旷,星星与银河清晰可见。就在这个晚上,大雁开始飞来了,我在屋中不禁长声叹息。心中满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望着友人所在的方向(南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深夜。此时只有秋水流动的声音,这声音让我的忧愁更甚,心也跟着凌乱不堪。想要送些什么礼物给你呢,可那珍美的瑶草已经衰败散落。在像海中大鱼还未相聚的时候,我们各自处在天的两边。

赏析

这首诗起笔描绘出一幅空旷寂寥的夜空景象,“东林月未升,廓落星与汉”营造出幽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忧伤的基调。“是夕鸿始来,斋中起长叹”借大雁来临引出诗人的长叹,暗示因时节变换而引发对友人的思念。 “怀哉望南浦,眇然夜将半”形象地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伫立凝望至深夜。“但有秋水声,愁使心神乱”以动衬静,用秋水潺潺之音,烘托出诗人内心因思念友人而乱如麻的愁绪。

“握中何为赠,瑶草已衰散”,表明欲赠友人礼物却难有合适之物,进一步衬托出心中遗憾。而“海鳞未化时,各在天一岸”将诗人与友人比作尚未相聚的海鱼,分隔天涯,传达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相聚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巧妙地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彼此分离的怅惘。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