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仲谋苦热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绤,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曝(pù):晒。
  • 絺(chī)绤(xì):葛布的统称。

翻译

非常炎热的太阳暴晒着万物,万物没有能逃脱的。干燥的似乎要冒出火来,湿润的似乎要流淌出油膏。飞鸟厌烦自己的羽毛,走兽厌烦自己的皮毛。人也害怕穿葛布衣服,更何况是还要穿上官服礼帽。高大的房屋虽说可以依托,但是呼唤风来却丝毫也吹不动。不知那树林泉水之间,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苍蝇蚊子更是白天黑夜都有,身体肌肤被困扰得难受瘙痒。四季如果更迭变化,总会有秋高气爽的时候到来。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夏日的酷热难耐。首联直写炎热之甚,万物都难以躲避。颔联通过“燥者”“液者”进一步突出炎热的具体表现。颈联写飞禽走兽和人在酷暑中的不适。中间四句写出炎热之下,即使有房屋可庇佑也无济于事,对比林泉的清凉,又表现出对凉爽环境的向往。最后说到苍蝇蚊子让情况更糟,但期待着秋天的凉爽到来。全诗语言质朴,对酷暑的刻画十分形象,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夏日的炽热和人们对凉爽的渴望。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