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白绒、互相追赶着结对成绒球。飘泊不定就象人那样命苦,难合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好象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又有谁来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流离,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注释
“粉堕”二句:粉堕、香残,指柳絮堕枝飘残;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统志》:“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姚广孝诗:‘水滟接横塘,花多碍舟路。’”林黛玉是姑苏人,借以自况。燕子楼,典用白居易《燕子楼三首并序》中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燕子楼怀念旧情的事。后多用以泛说女子孤独悲愁。又苏轼《永遇乐》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故也用以说女子亡去。
逐对成毬: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毬”谐音“逑”;逑,配偶。这句是双关语。戚序、程高本“对”作“队”,则只就景物说。从己卯、庚辰本。
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谁拾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误。以柳絮说,“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况看,宝玉亦未曾“舍”弃黛玉。今从己卯、庚辰本。
“嫁与东风”句:亦以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不管,自喻无家可依,青春将逝而没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意。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序
此词是《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雪芹为黛玉拟的这首词以物我合一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无怪乎“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赏析
此为曹雪芹《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所作。《红楼梦》第七十回,说暮春时节,史湘云见到柳絮飞舞,偶成一首《如梦令》,因而提议起社填词,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诗社而又受耽搁未能举行诗会,就积极响应湘云的建议。两人立即着手筹备,以“柳絮”为题,择取几个小令为词调,请大家以拈阄之法分词调填词。黛玉抽到的词牌是《唐多令》,这次是首先写完的。
如果把《葬花词》看成是她人生悲歌的主体部分,那么,这首《唐多令》就是她人生悲歌的尾声了。因此,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
这首词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既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预感到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
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有意自喻。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环境是这样恶浊,如此冷酷,除了这类悲戚语外,这个可怜的少女还能说出什么更乐观的话呢?
在黛玉所有的诗词中,这首词里的悲剧暗示是最明白可感的,剩下的就只有“冷月葬诗魂”了——那已是她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粉堕(fěn duò):指粉色的柳絮飘落。 百花洲:在姑苏山上,多花卉。 香残:指燕子楼的香气消散。 燕子楼:在江苏徐州。唐代武宁节度使张愔(yīn)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 缱绻(qiǎn quǎn):形容情意缠绵,难舍难分。 韶华(sháo huá):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翻译
粉色的柳絮飘落在百花洲上,燕子楼的香气也已消散。一团团的柳絮,互相追逐着结成球。柳絮漂泊的命运就如同人的命运那样单薄,徒然地情意绵绵,诉说着自己的风姿与才情。 草木也能知晓忧愁,大好的春光竟然也像人一样白了头。感叹今生,谁来舍弃我,谁来收留我!把自己嫁给东风,春天却不闻不问,任凭你离去,忍心让我长久地停留于此。
赏析
这首词以柳絮自比,借柳絮之漂泊无依,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上阕通过描写柳絮飘落的情景,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脆弱。“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悲哀和无奈。下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将草木拟人化,表现出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叹今生、谁舍谁收”,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忧和不确定。最后几句“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更是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凄凉之感。整首词意境凄美,情感真挚,将柳絮的命运与人生的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