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蓟北门行

蓟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 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 屡战桥恒断,长冰堑不流。 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 渍土泥函谷,挼绳缚凉州。 平生燕颔相,会自得封侯。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蓟(jì)北:指蓟州北部,在今河北蓟县一带。
  2. :姑且,暂且。
  3. 古刹(chà):古老的寺庙。
  4. 代郡:古郡名,在今山西东北部和河北蔚县一带。
  5. 堑(qiàn):壕沟。
  6. 渍(zì)土:指以泥封塞。
  7. 函谷: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8. 挼(ruó)绳:搓绳。
  9. 燕颔(yàn hàn)相:指有封侯之相。燕颔,形容相貌威武,下巴像燕子一样丰满。《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相者说他“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

翻译

在蓟北我暂且放眼远望,黄昏时分内心独自忧愁。 燕山与古老的寺庙相对,代郡的城楼隐隐可见。 多次征战使得桥梁常常断裂,长长的寒冰让壕沟不再流淌。 天上的阴云如同地面上的军阵,汉朝的明月带着胡地的秋意。 要用泥土封塞住函谷关,搓好绳子去捆绑凉州。 我生来就有燕颔的富贵之相,总会自然得到封侯的机会。

赏析

这首诗描绘征战场景和作者抱负。开篇通过“蓟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营造出一种孤寂惆怅的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对燕山、代郡的景物描写,“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勾勒出边塞雄浑又带着沧桑的画面 。“屡战桥恒断,长冰堑不流”呈现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恶劣 。“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进一步渲染边塞景色的萧索与凝重,意象独特。后几句“渍土泥函谷,挼绳缚凉州”表达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充满豪迈气魄。最后“平生燕颔相,会自得封侯”化用典故,以自信豪迈之语展现诗人的雄心壮志,渴望能够通过自身才能和努力在边疆建功,封侯拜相。整首诗将边塞风光的描写与诗人的政治抱负紧密结合,大气磅礴又蕴含壮志豪情。

徐陵

徐陵

南朝陈东海郯人,字孝穆。徐摘子。八岁能文,及长,博涉史籍,初仕梁为通直散骑常侍。梁武帝太清二年,使魏,值侯景之乱,七年不得归。后归陈,累迁御史中丞。勇于弹劾权要,官至太子少傅。其诗歌骈文辞藻绮丽,与庾信齐名。世称徐庾体。有《徐孝穆集》、《玉台新咏》。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