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摄山栖霞寺诗并序

净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世拘。 岁华皆采穫,冬晚共严枯。 濯流济八水,开襟入四衢。 玆山灵妙合,当与天地俱。 石濑乍深浅,崖烟递有无。 缺碑横古隧,盘木卧荒涂。 行行备履历,步步辚威纡。 高僧迹共远,胜地心相符。 樵隐各有得,丹青独不渝。 遗风伫芳桂,比德喻生刍。 寄言长往客,悽然伤鄙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净心:指内心清净无杂念。
  • 暮齿:指晚年。
  • 桑榆:日落处,比喻人的晚年。(榆:yú)
  • 太息:叹气。
  • 波川:河流,江水。
  • 采穫:收获。(穫:huò)
  • 严枯:凋零枯萎。
  • 濯流:洗涤水流,意为净化心灵。
  • 八水:泛指河流。
  • 四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
  • 石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濑:lài)
  • 威纡:曲折的样子。

翻译

我怀着一颗纯净如冰雪的心,然而晚年已逼近。不禁叹息江水奔流迅疾,可悲的是人世充满束缚。一年的时光都有所收获,冬季夜晚万物共同凋零枯萎。在水流中洗涤心灵以接济众多河流,敞开胸怀踏上四通八达的道路。这座山充满灵秀奇妙,应当与天地共存。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时深时浅,悬崖上的烟雾时有时无。残缺的石碑横在古老的墓道旁,弯曲的树木倒卧在荒芜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前行,详细地经历,每一步都走在曲折的道路上。高僧的事迹流传久远,这胜地与我的心境相符。砍柴的隐士各自有所得,只有美好的品德始终不变。留下的风范如同芳香的桂树,用美德来比喻初生的青草。寄话给那些想要长久离开尘世的人,我这个凡夫俗子为此感到悲伤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禅意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感叹自己已至暮年,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无奈。接着,通过描绘岁华的采穫和冬晚的严枯,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然后,诗人描述了栖霞寺周围的山水景色,如石濑的深浅、崖烟的有无,以及古隧中的缺碑和荒涂中的盘木,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的氛围。在诗中,诗人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胜地的喜爱,认为这里的灵妙与天地同在,能够让人净化心灵,找到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也提到了樵隐的自得和丹青的不渝,强调了在尘世中保持纯真和追求美好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寄言长往客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超脱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伤感的情绪。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江总

南朝陈济阳考城(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字总持。江紑子。起家梁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笃学有辞采,深受梁武帝嗟赏。侯景之乱,流寓岭南。陈文帝天嘉四年,以中书侍郎征还。陈后主立,历尚书令。当权任宰,而不理政务,日与后主游宴后庭,多为艳诗,号为狎客。陈亡入隋,为上开府。卒于江都,世称江令。今存《江令君集》辑本。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