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帖
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升跪复。
拼音
注释
驰想:驰念,遐想 。
请安:指问好。旧时用于下对上、或平辈之间。
尊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序
《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中国书法全集》将此帖与《久疏上状帖》合称《代管道升书二札》。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至于《深秋帖》(或称《代管道升札》)中的题名问题,是由于丈夫意识写的兴致勃勃,不小心题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为这通手札写的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题字为赵孟頫的字——子昂,修改为道升(升在手札上为繁体字昇)。手札可于《明前名人手札赏评》——靳永,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书56页中明显看出,“道”字由“子”字修改而来,“升”字是由“昂”字修改而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字:写信。
- 驰想:思念,想念。
- 秋深渐寒:秋季深入,天气逐渐寒冷。
- 淑履:美好的步履,这里指婶婶安好。
- 尊堂太夫人: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 令侄:您的侄子。
- 吉师父:人名。
- 盝(lù):盒子。
- 糖霜饼:一种糕点。
- 郎君鲞(xiǎng):一种干鱼。
- 冀:希望。
- 不宣:书信末尾常用的结束语,表示不再多说。
翻译
道升跪着回复婶婶夫人,道升很久没有给您写信了,非常想念您。秋意渐深,天气渐凉,想来婶婶您一切安好。最近您的母亲大人和您的侄子吉师父都在这里,我们多次相会,想必婶婶您也已经知道了。现在我送上蜜果四盒,糖霜饼四包,郎君鲞二十尾,蜡烛一百条,略表我的一点心意,希望您能收下这些礼物。在我们还未见面的时候,希望您能时常珍爱自己。我家官人没有另外写信,让我在这里转达他的问候。三总管想必近日安好,您家的儿女也都很好。就说到这里了,九月二十日,道升跪着回复。
赏析
这封《秋深帖》是赵孟頫之妻管道升写给婶婶的家书。信中表达了对婶婶的思念和问候,告知了近期与婶婶的家人相会的情况,并送上一些礼物以表心意。全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亲人的关爱和牵挂。从内容上看,这封信反映了当时的人际交往和礼仪文化,通过对礼物的描述,也展现了一定的生活气息。在书法上,此帖笔力扎实,字体端庄秀丽,是赵孟頫书法风格的体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