鼙舞歌五首 · 其二 · 灵芝篇

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侮,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 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 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 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 乱曰: 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 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 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 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 髫龀无夭齿,黄发尽其年。 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鼙舞(pí wǔ):古代的一种舞乐。 嚚(yín):愚蠢而顽固。 烝烝(zhēng zhēng):形容孝德之美。 綵衣:指老莱子着彩衣娱亲之事。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歔欷(xū xī):悲泣,抽噎。 茕(qióng):孤独,无依无靠。 戾(lì):罪过,灾祸。 责家:债主。 袆抱:怀抱。 庠序(xiáng x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孝悌(t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髫龀(tiáo chèn):儿童垂发换牙之时,指童年。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用指老人。 }

翻译

{ 灵芝生长在帝王之地,朱草覆盖在洛水之滨。 荣华相互闪耀,光彩明亮如神。 古时候有虞舜,父母愚顽且顽固。 在田垄中尽孝,美好品德不违仁道。 伯瑜到了七十岁,穿着彩衣来娱乐双亲。 慈母鞭打他却不觉得痛,他抽噎着泪水沾湿了巾帕。 丁兰年少时失去母亲,自己哀伤早早孤独无依。 刻木当作亡母的像,早晚供奉三牲。 暴子被人欺凌侮辱,犯罪后逃亡。 老人为他哭泣流出血泪,使其免除罪过保全名声。 董永遭遇家庭贫困,父亲没有留下任何财物。 借债来供养父亲,靠打工来获得美味食物。 债主纷纷上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上天被他的至德所感动,神女为他织布。 岁月不能安宁地度过,哎,我的亡父啊。 您生我已经太晚,又为何早早抛弃我。 《蓼莪》是谁所作,想起它就让人衰老。 退下吟咏《南风诗》,泪水洒满怀抱。

乱曰: 圣明的皇帝统治天下,德行教化早晚宣扬。 万国都谦逊有礼,百姓家家恭敬虔诚。 学校里不失礼仪,孝顺友爱处于中心。 家家户户都有曾参、闵子骞这样的孝子,家家都有仁人贤士。 儿童没有早夭的,老人都能安享天年。 陛下万岁,慈母也同样长寿。 }

赏析

{ 这首诗以灵芝、朱草起兴,列举了虞舜、伯瑜、丁兰、暴子、董永等孝子的故事,表达了对孝道的赞美和对父亲的思念。诗中通过这些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统治下的美好社会的期望,希望万国礼让,百姓虔诚,庠序有礼,人人孝悌,儿童健康成长,老人安享晚年。

整首诗语言古朴,情感真挚,通过一系列的事例和美好的愿景,展现了作者对孝道和社会和谐的向往。 }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