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堂记
注释
- 延佑乙卯:元朝延佑二年(1315 年)。延佑,元仁宗的年号。
- 嘉平之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 徼(jiào):边界。
- 桷(jué):方形的椽子。
- 榱(cuī):椽子。
- 藻绘:彩色的绘画。
- 雕几:雕刻的几案。
- 浚(jùn):疏通。
-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 垣墉(yuán yōng):围墙。
- 闬(hàn):里巷的门,这里指里巷。
- 祲(jìn):灾祸。
- 馈(kuì):吃饭。
- 睊睊然(juàn juàn rán):侧目而视的样子。(文中为“闵闵焉”,忧愁的样子)
- 皡皡然(hào hào rán):心情舒畅的样子。
- 穑(sè):收获谷物。
- 邵尧夫:即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翻译
延佑二年乙卯,农历十二月,东里翁选择在郑乡里的溪西居住。他的屋前是平坦的田地,一眼望去看不到边际;屋后面是湖山,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两条溪流在屋子左右两边,就像抱着耳垂一样环绕着。于是他建造了三间堂屋,作为休闲的地方。堂屋的梁柱椽子,大小适中,不进行彩色绘画,不雕刻几案,简单却明亮,开阔。疏通池塘来形成清澈的小洲,修建围墙来加强防护。松树、竹子、桂树、桧树、梅树、橘树、蒲桃树之类的,环绕着房屋,枝叶茂盛。又杂种了兰花、菊花等各种香草,树荫可以休息,花朵可以观赏,果实可以采摘。第二年三月十六日,隆山的牟应龙字成甫,为这堂屋题匾叫“寿春”,并邀请亲友来举行落成典礼。有客人指着匾问:“您希望长寿,身体强健没什么疾病,这是您个人的长寿;您孝顺慈爱,兄弟友爱,家门和睦,这是一家的春天,难道不是因为这个而取这个名字吗?”东里翁笑着说:“我的意思不只是这样。过去遭遇灾年,我亲身经历忧虑,里巷萧条,我吃饭时多次叹息,睡觉也不安稳,常常感慨地对里人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差不多看到时局清平、年岁安康呢?’只是这几十年来,没有战争,粮食连年丰收,人口日益增多,百姓心情舒畅,和乐愉快,就像在长寿之地,像登上春天的高台,我因此能够在闲暇时间建成我的堂屋,用来供我养老,来养育我的子孙并教导他们,时常和父老们在上面喝酒,能够得以享受生活的乐趣。我忧愁地像农夫盼望庄稼成熟,慈母盼望孩子长大一样,早晚期盼着,幸运的是愿望实现了,才成为太平时代的幸运百姓,这喜悦该怎么样呢?而且自己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固然是人们所很希望的,但必须是大家都平安,然后自己才能真正快乐。否则,即使有这些,又怎么能独自快乐呢?这是我给堂屋取名来自我祝贺的本意啊。”有个年轻人怀疑地说:“我不知道过去的事情,您的话是不是太夸张了?”我说:“过去的事情,我是亲眼所见,是根据实际情况说的,不是夸张。现在水面平静如镜,彩船慢慢牵引,船夫悠闲地唱着歌,不知道这是多么快乐,一定要曾经经历过风浪的危险,然后才能知道;平常没有事情,起居饮食,和大家没有不同,不知道这是多么快乐,一定要曾经经历过疾病的痛苦,然后才能知道。假使东里翁生长在太平盛世,像邵尧夫那样的人也未必能像他这样深刻地了解、这样真切地表达。希望时代没有事端,自己能够安居乐业的,是好人;希望时代多灾多难,自己能够冒险以求侥幸的,是小人。现在东里翁这样说,而且先考虑天下然后才是自己的家,不是心地善良的人,谁能做到呢?我因此了解东里翁了。”东里翁姓郑,里巷在乌程县东边,他的乡叫常乐,当时是夏季四月记下这件事。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书写。
赏析
这篇《寿春堂记》通过东里翁讲述建造寿春堂的缘由和意义,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先描述了寿春堂的环境和建筑,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然后通过东里翁的话语,揭示了“寿春”之名的深刻内涵,不仅包含了个人的健康长寿和家庭的和睦幸福,更体现了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期望。作者以亲身经历和感受,强调了珍惜和平、安居乐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赞扬了东里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德。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富有感染力,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