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章

· 孔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拼音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

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有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了解。
  • (hào):喜爱。
  • (lè):以……为乐,对……感到快乐。

翻译

孔子说:“(对于学问和学业)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赏析

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热爱对于学习和求知的重要性。仅仅是知道或了解某个事物,不如真心地喜爱它,而最高的境界则是从其中获得快乐和乐趣,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它生动地表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这种观点即使在现代社会,对于激励人们更投入地学习和发展自身也有着重要价值。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