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吟行
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
列筵皆静寂,咸共聆会吟。
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
敷绩壶冀始,刊木至江汜。
列宿炳天文,负海横地理。
连峯竞千仞,背流各百里。
滮池溉粳稻,轻云暧松杞。
两京愧佳丽,三都岂能似?
层台指中天,高墉积崇雉。
飞燕跃广途,鹢首戏清沚。
肆呈窈窕容,路曜便娟子。
自来弥年代,贤达不可纪。
句践善废兴,越叟识行止。
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
东方就旅逸,梁鸿去桑梓。
牵缀书土风,辞殚意未已。
拼音
注释
六引:古乐曲名。引挽天子丧车的绳索。《周礼·地官·大司徒》“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引,谓丧车索也。”贾公彦疏:“大丧,谓王丧,至七月而葬。大司徒帅六乡之众庶,取一千人,属其六引挽柩。”《宋史·乐志十六》“攀六引,转悲凄。”缓:缓慢。缓和。清唱:嘹亮清泠的歌唱。没音乐伴奏的演唱。三调: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乐’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伫:停止,停留。繁音:稠密繁杂的音调。列筵:成列的筵席。就座在筵席的人们。皆:都。静寂:沉静寂寥。咸:全,都。共聆:共同聆听。会吟:会稽地区的吟唱。诗歌《会吟行》简称。
会吟:会稽地区的吟唱。诗歌《会吟行》简称。自有初:自然有初始时。请从:请从……。文命:夏禹的名字。指文德教命。《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 。”司马贞索隐“太史公皆以放勋、重华、文命为尧、舜、禹之名,未必为得。”敷:布施。给予。指夏禹布施教化于四海。《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孔传“言夏禹外布文德教命,内则敬承尧舜 。”敷绩:布施功绩。铺展开业绩。谓建功立业。壶冀:箪食壶浆于冀州。形容受到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冀,冀州。孔传“陶唐帝尧氏,都冀州,统天下四方。”始:开始。刊木:砍伐树木。刊,砍。斫。《书·禹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江汜sì:江边。汜,通“涘”,水边。
列宿:列入星宿。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炳:炳耀。光耀明亮。彪炳于。天文:天体。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负海:背靠大海。背负着大海。横:横亘于。地理: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连峰:连绵的山峰。竞:竟然至于。竞争。角逐。千仞: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背流:背源而流。逆流,洄流。
滮biāo地:水流遍地。滮,《说文》水流貌。有说‘滮池’,古水名。一作淲沦,亦名冰池、圣女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诗·小雅·白华》“滮池北流。”郑玄笺“丰镐之间水北流。”《水经·渭水注》“镐水又北流,西北注与滮池合,水出滮池西,而北流入于部。晋太元中,秦将邓景率众据滮池以击姚苌,即此。溉:灌溉。粳jīng稻:不黏稻米。稻之不黏者。今指介于籼稻、糯稻之间的一种晚稻品种,米粒短而粗,米质黏性较强,胀性小。轻云:薄云,淡云。暧:温暖。松杞:松树和枸杞或荆杞。两京:两个京城;两个首都。指周代的镐京和雒邑,汉唐的长安和洛阳。愧:羞愧于。有愧于称作。佳丽:俊美;秀丽,佳好华丽。三都: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三都赋》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岂能似:怎能相像。怎能相似。
层台层层高台。重叠的楼台。指:指向。中天:天宫中心。中部天空的顶端。天文学上当行星、恒星或星座等天体在最高点的位置,也是该天体最接近天顶的位置。高墉:高高的城墙。积:累积于,堆叠。崇雉:高高的面积雉数。崇,高。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三堵为一雉。五楮chǔ(五板)为一堵。楮,楮木作成的筑墙板。堵,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层层的雉墙。李善注“《尔雅》‘崇,重也。’”飞燕:飞翔的燕子。跃:飞跃。广途:广远的路途。鹢yì首:鷁鸟的头。古时画船的船头常画有鷁鸟头,故借代为船。戏:游戏。清沚zhǐ:清澈的水边。沚,水中的小洲。《尔雅·释水》小渚曰沚。《诗·召南》于沼于沚。
肆呈:酒肆店铺中呈现着。窈窕yǎo tiǎo:文静而美好的(淑女)。窈,深远,幽静。窕,深邃细小,修长。容:容貌。路曜:路途中炫耀着。曜,辉耀。便娟:姿态美好而婉转。有说‘<</FONT>女便>娟’,美貌。子:男子或女子。自来:原来、本来、从来。由来;历来。弥:弥漫。充满。遍,满。世代:世纪年代。时代;朝代。累世;代代。贤达:有才德有声望的人。贤士达人。贤明通达(之人)。纪:纪年。同‘记’,记载。记述。
句践:越王勾践,姒姓,又名鸠浅,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曾败于吴国,被迫求和。返国后重用范蠡,卧薪尝胆,灭吴国称霸。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善:善于。废兴:盛衰;兴亡。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越叟:越地的老叟。越国的老人。识:识得。懂得。行止:前进和停止。进退。犹言一举一动不僭越礼教行止。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协助越王勾践灭吴王夫差。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出:出自。江湖:江河湖海,指民间。泛指四方各地。旧时指隐士的居处。梅福:汉九江郡寿春人,字子真。官南昌尉。及王莽当政,乃弃家隐居。后世关于其成仙的传说甚多,江南各地以至闽粤,多有其所谓修炼成仙的遗迹。城市:城邑集市。
东方就旅逸:去东方归于安逸旅居。就,靠近,就便,趋向。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家贫好学,不仕,与丑妻孟光隐居霸陵山中,耕织为业。后避祸去吴。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孟光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去:离去。桑梓zǐ:桑树和梓树。《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东汉以来一直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牵缀:牵强凑合。犹牵制。谓缀其后使不得自由行动。书:书写。土风:本土的诗风。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或诗歌。本地风俗或时风。辞殚dān:歌辞穷尽。殚,竭尽。意未已:情意未了。未已,不止;未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引:古代皇帝大驾出行时的六种仪仗。
- 三调: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 伫:长时间地站着。(音 zhù)
- 敷:陈述。
- 文命敷:大禹陈述他的功绩。
- 壶冀:指冀州,古九州之一。
- 江汜(音 sì):江边。
- 炳:明亮。
- 洎(音 jì):到,及。
- 暧:遮蔽。
- 粳稻:稻的一种。
翻译
六种仪仗缓缓前行伴随着清脆的吟唱,三种曲调长久伫立等待着繁复的音乐。排列的筵席都很静寂,都一起聆听这会吟。会吟自然有起初,请求从大禹陈述他的功绩开始。大禹陈述功绩从冀州开始,砍削树木直到江边。众多星宿明亮于天文,依傍大海横亘地理。连绵山峰竞相高达千仞,背向河流各自延绵百里。滮池水灌溉粳稻,轻云遮蔽着松树枸杞。长安和洛阳愧对这里的美丽,魏蜀吴的都城哪里能比得上?层层高台指向天空中央,高高城墙堆积起高大的城墙垛口。飞燕在广阔路途上跳跃,船头在清澈水滩嬉戏。尽情展现窈窕之貌,路上闪耀着美丽的女子。自古以来历经很多年代,贤能通达的人不可计数。勾践善于国家的兴衰更替,越国老人知晓行为举止的分寸。范蠡隐退离开江湖,梅福进入城市。东方朔前往他乡寻求安逸,梁鸿离开家乡。牵制连接书写当地的风土人情,言辞用尽意思却还没有停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而丰富的景象。从仪仗和音乐的描绘开始,引入对自然景观、人文风貌以及历史人物事迹的叙述。诗中展现了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和生动的人物活动,营造出一种既古朴又充满活力的氛围。通过对各种场景和人物的描述,体现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不同地区风土人情和历史传承的思考与感悟。语言优美典雅,意境深远开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