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赋(并序)

客夜梦见延陵茅山,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 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幅。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龙之合流。鼓兰柑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罗浮山:位于广东,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
  • 延陵:古地名。
  • 茅山:中国江苏省的一座道教名山。
  • :详尽。
  • 亿度:测度。
  • 悒幅:忧郁烦闷。
  • (fú):小筏子。
  • 扶屿:岛屿名。
  • 缅涨:水涨。
  • 兰柑:兰木做的船桨。
  • 桂策:桂木做的手杖。

翻译

夜里做客时梦见延陵的茅山,在京城的东南方。第二天早上,得到《洞经》,所记载罗浮山的事情说,茅山是洞庭的入口,向南通向罗浮山。正好与梦中的意境相契合,于是有所感悟而创作罗浮山赋。说:至于茅公的说法,关于神化很详尽。数量难以测度,道途孤单又忧郁烦闷。山洞有四个,这里只有其中的七个。在黑暗的夜里引进光辉,使幽静的境地变得明亮如同白日。行船在波浪中。越过扶屿那远处水涨的地方,走上增龙的合流之处。划动兰木桨在水上停歇,拄着桂木手杖在山中游览。

赏析

这段文字开篇讲述了作者梦到茅山从而引出对罗浮山的描述。文中“数非亿度,道单悒幅”等句写出了那种神秘莫测之感。接着描述了在罗浮山的活动,如行船、登山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奇幻氛围。通过对山水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罗浮山的向往与好奇。

谢灵运

谢灵运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 1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