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池塘:即谢公池,在今温州市内。
旷:荒废。
幽寻:寻幽探胜。此句意为“很久未去池塘游览了”。
残红:落花。
被:覆盖。
径隧:指甬道。
偃仰:躺卧。
芳褥:对被褥的美称。时诗人有疾,长期躺卧。
顾步:瞻顾徘徊。
新阴:春夏之交新生枝叶逐渐茂密而形成的树荫。
谋春:谓寻求春景。
竟:完,终。
夏物:夏天的景物。
遽:骤然。
序
《读书斋诗》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作品之一。此诗作者存疑,《全唐诗》收唐代诗人崔护所作《郡斋三月下旬作》与诗相同。此诗描写了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此时醉心山水,无心政事的生活随感。诗中运用了烘托、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陶醉之情和对繁琐政事的烦躁情怀,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事:春天的农事、风光等活动。
- 旷幽寻:尽情地探寻幽静之处。“旷”有尽情、尽兴之意;“幽寻”即探寻幽静之所 。
- 残红:落花。
- 被:覆盖。
- 径隧:小路。
- 偃仰:俯仰,形容仰卧或休息的样子。
- 芳褥:指落花如同芬芳的褥子。
- 顾步:走走停停,来回走动。
- 忧:担忧,此处指心生感慨。
- 新阴:初长的树荫。
- 谋春:谋划春天的事情,这里指感受体会春天。
- 不及竟:没有彻底完成(对春天的感受)。
- 遽(jù):迅速,突然。
- 侵:来临。
翻译
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然停歇,我在池塘边尽情地寻觅那幽静之处。落花铺满了小路,刚刚长出的绿树,深浅不一的绿色相互交错。我时而仰卧时而起身,厌倦了那落花铺就的芬芳“褥子” ,来回踱步又对那初长的树荫心生感慨。我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春天的美好,夏天的事物就突然来临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读书斋周围漫步时的所见所感。开篇点明春天已过,诗人开始寻觅幽境,引出下文对春末夏初景色的描写。“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暮春之景,落花与新绿构成鲜明对比,色彩丰富且具有画面感,透着淡淡的惆怅。“偃仰倦芳褥,顾步忧新阴”两句,细腻地刻画了诗人的神态与心境,“倦”和“忧”不仅仅是对眼前景色的触觉与视觉感受,更传达出一种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谋春不及竟,夏物遽见侵”直抒胸臆,感叹自己还没享受够春天,夏天就匆匆而至,将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意味深长。整首诗语言自然清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体现出谢灵运诗歌善于刻画自然景色又寄情于景的风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