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刻石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 卅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斋庄。 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 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 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 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 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 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 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 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 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 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 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 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 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 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 黔首修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 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登上秦望山顶,大约面对古越大地, 颇生感慨,即使丞相李斯刻石立碑于秦望山,即“会稽刻石”。 刻石由李斯撰文并篆书,俗称李斯碑。《史记》载:石高一丈四尺,南北面广一尺,东西面广一尺六寸。现存之会稽刻石,已几经复刻。 元至正元年(1341),绍兴路总管府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旧本摹勒,与徐铉所摹绎山碑表里相刻,置于府学宫之稽古阁( 今绍兴市稽山中学)。碑高230厘米,文小篆,与《史记》所载有数字不同。此刻在清康熙(1662-1722)年间又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1792) 知府李亨特嘱钱泳以申屠氏本双钩上石,刘征刻,立于原处。现移于大禹陵碑廊。

评析

文以三句一韵,字四寸,画如小指。由于各种原因,原碑已失或磨灭,原址考证多争论。据载南朝梁时,竟陵王子良守会稽,登山见碑,曾使主簿范云读之。宋人姚宽(字令威)《西溪丛语》云:“予尝上会稽东山,登秦望山之巅,尽是黄茅,并无树木。山侧有三石笋,上无字迹,后自小径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山顶有石如屋中开,一碑插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仅隐约可见,其为大篆小篆,均不可考。不知此石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亦不能插于石中也。此山险绝,罕有至者,其非伪碑可知。”据此可知此碑在梁朝以前,似乎文石无恙,宋绍兴以前,字虽泐但刻石犹在。 其字风格似峄山碑,笔致工整,结体规格化,是掌握小篆结构的重要资料。但原石几经翻刻,仅有结构模样,因太偏于圆整规范,已失秦篆生动活灵的笔势。
李斯

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