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势

· 蔡邕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国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拼音
蔡邕

蔡邕

东汉陈留圉人,字伯喈。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灵帝时辟司徒桥玄府。任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与堂溪典等奏定六经文字,自书于碑,使工镌刻,立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后以上书论朝政阙失,为中常侍程璜陷害,流放朔方。遇赦后,复遭宦官迫害,亡命江海十余年。董卓专权,召为祭酒,迁尚书,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卓诛,为司徒王允所捕,自请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不许,死狱中。有《蔡中郎集》,已佚,今存辑本。 ► 19篇诗文

蔡邕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