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注释
桓魋(tuí):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是宋桓公的后代。
赏析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通过这件事,既体现了孔子的从容自信,又体现了孔子的机智灵活一面。即使“天生德于予”,但也不必在此坐以待毙。此自信而不迷信,持经而达变之举也。不知孔子者,有言其迂腐呆板者,可参照此章反驳之。
孔子之不迂腐呆板事件还有,《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鬬(dòu,同斗)而死。” 鬬甚疾。蒲人惧(家语云:“我宁鬬死,挺剑而合觽(xī),将与之战,蒲人惧”是也),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
翻译
孔子说:“上天赋予我这样的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自己德行的自信和坚定。他坚信上天赋予了他特定的品德和使命,面对桓魋可能带来的威胁毫不畏惧。表现出孔子的勇敢和从容,以及他对自身价值和信念的坚守。这种精神状态代表了孔子内在的强大力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大道之行也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季氏将伐颛臾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