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
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序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节。孔子称赞颜回“不改其乐”,即贫贱不能移的秉性。由此阐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贤哉:真了不起啊,赞叹的语气。
- 回也:颜回,孔子的学生,字子渊。
- 一箪食:一竹篮饭,古代盛食物的简陋器皿。
- 一瓢饮:一瓢水,形容饮水极其简单。
- 陋巷:简陋的巷子,指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
- 不堪:忍受不了。
- 其忧:指困苦的生活带来的忧虑。
- 不改其乐:即使面对困难,颜回仍能保持快乐。
翻译
孔子赞叹道:"颜回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他每天只有一竹篮饭,一瓢水喝,住在破旧的小巷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辛,但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他真是太贤能了!"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和赞赏。颜回在贫困环境中坚守自己的学问,不因物质匮乏而改变内心的快乐,这种精神品质被称为“安贫乐道”。孔子通过对比,表达了他对颜回超凡品质的敬佩,也寓含了对弟子们在困境中保持高尚情操的期许。这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也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诸侯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