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注释
狂而不直:狂者多爽直,狂是其病,爽直是其可取。凡人德性未醇,有其病,但同时亦有其可取。今则徒有病而更无可取,则其天性之美已丧,而徒成其恶,此所谓小人之下达。狂,急躁、急进。
侗而不愿:无知者多谨愿,今则既无知,又不谨愿。侗(tóng):无知义。愿:谨慎、小心、朴实。
倥倥(kōng kōng)而不信:愚悫者多可信,今则愚悫而又不可信。悾悾:愚悫(què)义。
吾不知之矣:此为深绝之之辞。人之气质不齐,有美常兼有病,而有病亦兼有美。学问之功,贵能增其美而释其病,以期为一完人。一任乎天,则瑕瑜终不相掩。然苟具天真,终可以常情测之。今则仅见其病,不见其美,此非天之生人乃尔,盖习乎下流而天真已失。此等人不惟无可培育,抑亦不可测知,此孔子所以深绝之。
赏析
“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都不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对此十分反感。这是因为,这几种品质不符合中庸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儒家一贯倡导的“温、良、恭、俭、让”和“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所以孔子说:我真不知道有人会这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狂:志向高远而不切实际。
- 侗(tóng):幼稚无知。
- 愿:谨慎老实。
- 悾(kōng)悾:诚恳的样子。
翻译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幼稚无知而不谨慎老实,看上去诚恳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这种人怎么回事!”
赏析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对几种不良品性的批评。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表现得狂妄却没有正直的品格,幼稚却不具备老实谨慎的特质,表面诚恳却不讲信用,这是让他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体现了孔子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和严格要求,强调了正直、老实、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这些也是儒家所倡导的重要道德准则。同时也反映出孔子善于观察和思考人性,对不同的品性有着深刻的洞察和评判。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六章 》 —— [ 周 ] 孔子
- 《 长沮桀溺耦而耕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二十三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六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