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八佾篇 · 第十二章

· 孔子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拼音

所属合集

#论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赏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需要特别注释的词语。

翻译

祭祀祖先的时候,就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祀神灵的时候,就好像神灵真的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祭祀时应持的态度,要心怀敬畏和诚恳。“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体现了对祭祀对象的尊重和庄重之感。而“吾不与祭,如不祭”则突出了亲身参与祭祀的重要性,认为如果只是形式上有祭祀而心不在焉或不亲自参与,那和没有祭祀并无差别。这反映了孔子对于礼仪和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对于真诚和虔敬在祭祀乃至生活中的意义的强调。这种态度体现了对传统、对信仰的敬重,也蕴含着对于人们内心态度和品德修养的关注。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