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徐爱录 · 徐爱引言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 格物:古代哲学概念,指通过观察事物的性质来理解其原理。
- 旧本:指传统的学术版本或观点。
- 先儒:前代的儒家学者。
- 误本:被认为是错误的传统版本或解释。
- 骇:惊讶,惊愕。
- 疑:疑惑,质疑。
- 殚精竭思:用尽心思,全神贯注。
- 参互错综:互相对照,综合分析。
- 质:询问,质疑。
- 明睿天授:聪明过人,天赋异禀。
- 和乐坦易:平易近人,性格开朗。
- 边幅:形容人的仪表或风格。
- 豪迈不羁:行为放纵,不受拘束。
- 词章:文学作品,诗词文章。
- 二氏:通常指佛教和道教,此处可能指学问的两个极端。
- 臆断悬度:主观猜测,没有根据的判断。
- 牡牝骊黄:比喻只看表面,不识真才实学。
-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 考正:校对,纠正。
翻译
先生对于《大学》里关于格物的各种理论,都以传统版本为准,那些是前辈儒者认为有误的版本。我刚开始听到很惊讶,接着怀疑,然后我竭尽全力思考,相互比较,去向先生请教,这才发现先生的观点像水一样清凉,像火一样炽热,确信无疑,是千年以后也能让圣人都不会迷惑的真理。先生天资聪颖,但性情平易近人,不讲究外在形式。人们看到他年轻时豪放不羁,又曾广泛涉猎诗词和佛道学问,乍一听这种说法,都认为他在标新立异,不深入探究。其实先生在偏远地方生活三年,身处困境中修养内心,精于专一,早已超越了圣人的境界,达到了纯粹的大道和公正的归宿。我在先生身边学习,觉得他的道理看似容易接近,但实际上越深入了解越高深。看似粗浅,实际上探索起来却越来越精细。看似贴近,但实际上追求的道路永无止境。这十多年里,我始终无法完全理解他的深度。世上有些君子,有的只见过先生一面,有的还没听过他的教诲,有的带着轻视或愤怒的态度,想要在短暂交谈或传闻中就对他做出判断,这是多么不可能啊。跟随先生学习的人,往往只学到一些皮毛,看到表面的东西,就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所以我把我平时听闻的记录下来,私下里给志同道合的朋友看,希望能共同校正,不辜负先生的教导。门人徐爱记载。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王阳明的学生徐爱对老师的理解和敬仰。王阳明坚持传统儒家的学术立场,但他的见解深邃独特,让人如同体验到水的冷和火的热,直觉清晰。徐爱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到王阳明的智慧并非一时奇想,而是经过长期修养和实践的成果。他强调了理解王阳明思想的困难,以及那些轻易评判的人往往错过其深层含义。徐爱整理记录老师的教诲,旨在与同道之人共享,共同研究,以更好地领悟和传承王阳明的思想精髓。这段文字体现了徐爱对老师的深厚敬意和对学术严谨态度的追求。

王守仁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再过濂溪祠用前韵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九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九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十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化城寺六首其四 》 —— [ 明 ] 王守仁
相关推荐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四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聂文蔚 · 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四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六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二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二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