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注释
皮:皮,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
科:等级。
赏析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
翻译
孔子说:“比射箭,主要不是看是否射穿皮做的箭靶子,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则。”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于一些具体事物评判标准的看法。他强调射箭的重点不在于能否射穿箭靶的皮,而是更注重其他方面,体现了对不同人能力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也蕴含着一种不单纯以结果来评判,而更关注内在意义和过程的理念。这一观点对于理解做事的宗旨和衡量标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反映出孔子主张的一种温和、包容和多元的价值观。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纪孝行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二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三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