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一 · 西湖北路 · 玉莲亭

· 张岱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乐天每于此地,载妓看山,寻花问柳。居民设像祀之。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 寓西湖者,欲避嚣杂,莫于此地为宜。园中有楼,倚窗南望,沙际水明,常见浴凫数百出没波心,此景幽绝。 白居易《玉莲亭》诗: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层翠,月照波心一点珠。 碧毯绿头抽早麦,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谷,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ēng):菰根,即茭白根。
  • 喧阗(xuān tián):喧哗,热闹。

翻译

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政事清平,诉讼简单。贫困的百姓有犯法的,就让他在西湖边种几株树;富裕的人有赎罪的,就命他在西湖开垦几亩茭白田。历任多年,湖中的茭白田都被开拓完了,树木也已成荫。白居易常在这个地方,带着歌伎看山,寻花问柳。居民设了他的像来祭祀他。有个亭子临近湖岸,种了很多青莲,以此来象征白居易的洁白。向右转弯向北,是缆舟亭,楼船密集,高大的柳树和长长的堤岸。游人到这里买船进入湖中的,喧闹得如同集市。往东去是玉凫园,湖水的一角,处在偏僻的城边,船只很少到达。居住在西湖边的人,想要躲避喧嚣繁杂,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地方了。园中有楼,靠着窗户向南望去,沙边湖水明亮,常常能看到几百只野鸭在波浪中心出没,这景色极其幽静美妙。 白居易的《玉莲亭》诗: 湖面上春天到来如同图画一般,杂乱的山峰围绕着平坦铺展的湖水。 青松在山的表面排列着千层翠绿,月光照亮在波浪中心如同一颗珍珠。 绿色的毯子上绿色的麦头早早抽出,青色的绫罗裙带展示着新长出的菖蒲。 不能抛下杭州离开,一半是因为留恋这个湖。 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刚刚平静云脚低垂。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在啄着春泥。 杂乱的花朵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野草才刚刚能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走也走不够,在绿杨树的阴影里就是白沙堤。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白居易治理杭州时的情形,以及西湖周边的景色和氛围。他的治理方式颇具新意,既让犯法和赎罪之人有所为,又为西湖增添了景致。西湖边的亭子和诸多景观各具特色,向人们展现了其优美和繁盛。诗中对西湖春天景色的描写十分细腻美妙,从山峰、湖水到青松、明月,再到麦亩、菖蒲,全方位地展现了西湖的美景,以及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最后关于孤山寺、贾亭周边景色的描写,更是将自然的美妙和生活气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白居易对西湖景色的钟爱和留恋,也展现出西湖的魅力之大。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