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二 · 表胜庵

· 张岱
炉峰石屋,为一金和尚结茅守土之地,后住锡柯桥融光寺。大父造表胜庵成,迎和尚还山住持。命余作启,启曰: “伏以丛林表胜,惭给孤之大地布金;天瓦安禅,冀宝掌自五天飞锡。重来石塔,戒长老特为东坡;悬契松枝,万回师却逢西向。去无作相,住亦随缘。伏惟九里山之精蓝,实是一金师之初地。偶听柯亭之竹笛,留滞人间;久虚石屋之烟霞,应超尘外。譬之孤天之鹤,尚眷旧枝;想彼弥空之云,亦归故岫。况兹胜域,宜兆异人,了住山之夙因,立开堂之新范。 护门容虎,洗钵归龙。茗得先春,仍是寒泉风味;香来破腊,依然茅屋梅花。半月岩似与人猜,请大师试为标指;一片石正堪对语,听生公说到点头。敬藉山灵,愿同石隐。倘静念结远公之社,定不攒眉;若居心如康乐之流,自难开口。立返山中之驾,看回湖上之船,仰望慈悲,俯从大众。”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丛林:佛教寺院。给孤:即给孤独长者,祇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两人共同为释迦牟尼建立精舍。布金:布满黄金。天瓦:寺庙的屋瓦。安禅:安静地打坐修禅。宝掌:印度来华高僧。五天:即五天竺,古印度的区域划分。飞锡:和尚云游。无作:佛教语,没有造作。随缘:顺应机缘。精蓝:佛寺。金师:即一金和尚。柯亭:古地名。竹笛:此处代指音乐声。滞:zhì,停留。烟霞:代指山林景色。超尘外:超脱尘世之外。譬:pì,比如。夙因:过去的因缘。护门容虎,洗钵归龙:形容寺庙的神奇景象。先春:早春。腊:农历十二月。半月岩:一种岩石景观。标指:指示。一片石:一种岩石。生公:东晋高僧竺道生。}

翻译

“敬奉觉得在佛教寺院显示胜地,惭愧比不上给孤独长者布满黄金于此地;在寺庙屋瓦下安静修禅,希望如宝掌和尚从五天竺云游而来。再次来到石塔,原来是戒长老特意为了东坡;在松枝上悬挂契约,万回法师却正逢西向。去时没有造作之相,居住也是顺应机缘。想到那九里山的佛寺,实在是一金和尚最初的地方。偶然听到柯亭传来的竹笛声,便在人间停留;长久已让石屋的山林景色空虚,应该超脱于尘世之外了。就如那孤天空中的鹤,尚且眷恋旧的树枝;想来那弥漫天空的云,也会归向故有的山岫。况且这美好的地方,适宜有异人出现,了却居住于山中的过去因缘,树立起开堂的新典范。 守护寺门能容纳老虎,洗钵时能招来龙。茶是早春的,依然有着寒泉的风味;香气传来打破腊月的沉寂,依然如茅屋里的梅花般。半月岩似乎在与人猜谜,请大师试着为它指示;那一片石正适合对话,听生公讲说至使人点头。恭敬地凭借这山的神灵,愿与山石一同隐居。倘若静心想到与远公结社,定然不会皱眉头;如果居住之心如同康乐公那样的人,自然很难开口。立刻返回山中的车驾,看看回到湖上的船只,仰望慈悲,俯顺大众。”

赏析

这段文字是张岱为表胜庵写的一篇启文,用词优美且富有禅意。文字中既描绘了表胜庵的历史背景和特殊地位,如与一金和尚的渊源,又通过诸多富有意境的表述,如“孤天之鹤”“弥空之云”等,来形容它的独特与超凡。同时,还细腻地描写了庵中的一些景象和氛围,如“茗得先春,仍是寒泉风味;香来破腊,依然茅屋梅花”,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意境。整体读来,充满了对表胜庵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与高雅情趣。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