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五 · 朱楚生
朱楚生,女戏耳,调腔戏耳。其科白之妙,有本腔不能得十分之一者。盖四明姚益城先生精音律,尝与楚生辈讲究关节,妙入情理,如《江天暮雪》、《霄光剑》、《画中人》等戏,虽昆山老教师细细摹拟,断不能加其毫末也。班中脚色,足以鼓吹楚生者方留之,故班次愈妙。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性命于戏,下全力为之。曲白有误,稍为订正之,虽后数月,其误处必改削如所语。楚生多坐驰,一往深情,摇飏无主。一日,同余在定香桥,日晡烟生,林木窅冥,楚生低头不语,泣如雨下,余问之,作饰语以对。劳心忡忡,终以情死。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科白:戏曲中的念白和动作。
- 调腔:戏曲剧种。
- 四明:古地名。
- 姚益城:人名。
- 毫末:细微。
- 班次:这里指戏班人员的构成。
- 楚楚谡谡(sù sù):形容风度清雅高迈。
- 日晡(bū):指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 窅(yǎo)冥:深远昏暗的样子。
翻译
朱楚生,是个女演员,演的是调腔戏。她在科白方面的精妙,是原本的唱腔都不能达到其十分之一的。因为四明的姚益城先生精通音律,曾经和朱楚生等人一起研究细节,精妙得合乎情理,像《江天暮雪》、《霄光剑》、《画中人》等戏,即使是昆山的老教师仔细模仿,绝对也不能增加一丝一毫。戏班中的角色,只有能够辅助朱楚生出色表演的才会留下,所以戏班的人员构成越来越好。朱楚生容貌不算很美,即使是绝世佳人,也没有她那样的风韵。风度清雅高迈,她的孤傲在眉,深情在睫,她的韵意在眼波流转和行动举止间。为了演戏可以豁出命去,全心全力地投入。如果曲白有错误,稍加指正,即使过了几个月,她错误的地方必定会改削得如所说的那样。朱楚生常心不在焉,一旦投入深情,就心绪摇动飘荡没有约束。一天,和我在定香桥,午后时分烟雾升起,树木深远昏暗,朱楚生低着头不说话,泪如雨下,我问她,她用掩饰的话来回答。满心忧愁,最终因情而死。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女演员朱楚生在戏曲表演方面的卓越才能和独特风采。她科白之妙令人赞叹,展现出极高的艺术造诣。作者还刻画了她虽容貌非绝美却独具风韵,以及对表演的执着和深情投入。文中对她在戏班中的地位以及对艺术的严谨态度都有所描述,同时通过定香桥这一场景烘托出她内心的忧愁,最后的“终以情死”更是增添了一种悲剧色彩,让人感受到她对情感的极度执着和无法释放的痛苦。整段文字细腻地描绘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艺人形象,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闵老子茶 》 —— [ 明 ] 张岱
- 《 夜航船 · 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五 · 诸工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兰雪茶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丝社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目莲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方物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云居庵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金乳生草花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阳和泉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过剑门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木犹龙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焦山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丝社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绍兴灯景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雷殿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