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三 · 栖霞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日晡,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一客盘礴余前,熟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寅:干支纪年法,指公元 1638 年。
- 竹兜:一种竹制的轿子。
- 苍头:年纪较大的仆人。
- 栖霞:山名。
- 巉岏(chán wán):形容山势高峻。
- 黥劓(qíng yì):古代刑罚名。
- 日晡(bū):即申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 盘礴:也作“槃礴”,徘徊,逗留。
- 萧伯玉:人物名。
- 补陀:即普陀山。
翻译
戊寅年冬天,我带着一个竹兜、一个老仆人,游览栖霞山,并在那里住了三个晚上。山上山下、左右四周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整齐地排列着,岩石很是优美,都刻满了佛像,和杭州飞来峰一样遭受了古代的刑罚,这真是很令人遗憾的事。山顶上怪石高峻,灌木苍翠茂密,有个颠狂的僧人居住在那里。和我交谈,言语荒诞却有奇特的道理,可惜不能深入追问。下午三点到五点的时候,登上山顶观看云霞,已不是平常所见的云霞样子,我坐在石头上痴痴地对着发呆。又走到庵后面,看长江中的帆影,老鹳河、黄天荡,一条条从山脚下延伸出去,悄然生出一种山河辽阔的感觉。一个客人在我面前逗留,仔细地看着我,我上前作揖行礼,询问他,得知是萧伯玉先生,于是坐下和他尽情交谈,庵中的僧人准备了茶来招待。萧伯玉问到普陀山,我恰好这一年去海边朝拜回来,谈论得非常详细。《补陀志》刚刚写成,就在箱子底部,拿出来给萧伯玉看,萧伯玉非常高兴,为我写了序言。拿着火把下山,拉着我一起到他住的地方住宿,夜很长,没有不谈论的,萧伯玉极力劝我再留一晚。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游览栖霞山的经历,从山上的景色、佛像,到与颠僧的交谈,再到山顶观霞以及与萧伯玉先生的相遇、畅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经历和感受。文中对山顶怪石、云霞等景色的描写细致入微,如“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作者还刻画了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如与颠僧的交谈虽简短却有奇趣,与萧伯玉先生则是相谈甚欢,这些都使整个叙述充满了生活气息。整体语言简洁明快,在随意的叙述中传达出悠然雅趣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欣赏之情。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片石居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朱云崃女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兖州阅武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六 · 烟雨楼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五 · 虎邱中秋夜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九 林寺钟声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八 · 露兄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陶庵梦忆 · 卷五 · 虎邱中秋夜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方物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及时雨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花石纲遗石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冰山记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七 · 悬杪亭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二 · 朱云崃女戏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四 · 世美堂灯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