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五 · 扬州瘦马

· 张岱
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驵侩,咸集其门,如蝇附膻,撩扑不去。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馀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看中者,用金簪或钗一股插其鬓,曰「插带」。看不中,出钱数百文,赏牙婆或赏其家侍婢,又去看。牙婆倦,又有数牙婆踵伺之。一日、二日,至四五日,不倦亦不尽,然看至五六十人,白面红衫,千篇一律,如学字者一字写至百至千,连此字亦不认得矣。心与目谋,毫无把柄,不得不聊且迁就,定其一人。插带后,本家出一红单,上写綵缎若干,金花若干,财礼若干,布匹若干,用笔蘸墨,送客点阅。客批财礼及缎匹如其意,则肃客归。归未抵寓,而鼓乐、盘担、红绿、羊酒在其门久矣。不一刻而礼币、糕果俱齐,鼓乐导之去。去未半里而花轿、花灯、擎燎、火把、山人、傧相、纸烛、供果、牲醴之属,门前环侍。厨子挑一担至,则蔬果、肴馔、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箸、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弦索之类,又毕备矣。不待覆命,亦不待主人命,而花轿及亲送小轿一齐往迎,鼓乐灯燎,新人轿与亲送轿一时俱到矣。新人拜堂,亲送上席,小唱鼓吹,喧阗热闹。日未午而讨赏遽去,急往他家,又复如是。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
  • 驵侩(zǎng kuài):原指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市侩。
  • 扬州瘦马:明清时期,在扬州一带,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给富商做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被称为“扬州瘦马”。

翻译

在扬州,每天有数十上百人在“瘦马”身上花费饮食费用。想要纳妾的人千万不要露出意思,稍微透出点消息,牙婆和市侩们就都会聚集到他门口,如同苍蝇附着在腥膻之物上,撩拨扑打也赶不走。黎明时分,就催促着出门,媒人先到的就先带着走,其他人跟在后面,一个接一个地等着。到了瘦马家,坐定后,上茶,牙婆扶着瘦马出来,说:“姑娘拜见客人。”就下拜。说:“姑娘往上走。”就走。说:“姑娘转身。”转身面向明亮处站立,脸露出来。说:“姑娘借手看看。”把袖子完全捋起,手露出来、胳膊露出来、皮肤也露出来。说:“姑娘看相公。”转眼偷偷窥视,眼睛露出来。说:“姑娘几岁了?”回答几岁,声音露出来。说:“姑娘再走走。”用手拉扯她的裙子,脚趾露出来。然而看脚趾有方法,凡是出门裙子摆动先响的必定脚大;把裙子系得高高的,人还没出来而脚趾先出来的必定脚小。说:“姑娘请回。”一个人进去,另一个人又出来。看一家必定有五六个人,都是这样。看中的,就用金簪或一支钗插在她的鬓发上,叫做“插带”。看不中,拿出几百文钱,赏给牙婆或者赏给她家的侍女,又去看下一家。牙婆疲倦了,又有好几个牙婆接着等候。一天、两天,直到四五天,不厌倦也不结束,然而看到五六十人,都是白脸红衫,千篇一律,就如同学字的人把一个字写到一百到一千遍,连这个字也不认识了。心里和眼睛打算,完全没有可把握的,不得不暂且迁就,选定一个人。插带后,本家拿出一张红单子,上面写着绸缎多少,金花多少,财礼多少,布匹多少,用笔蘸墨,送客人点检查看。客人批注财礼和绸缎等符合心意,就恭敬地送客人回去。客人还没回到住处,而鼓乐、担子、红绿物品、羊酒等已经在他门口很久了。不到一刻功夫而礼物钱财、糕果等都齐全了,鼓乐引导着离去。离去不到半里路而花轿、花灯、举着火把、山人、傧相、纸烛、供果、牺牲酒醴之类的,在门前环绕侍候着。厨子挑着担子来到,那蔬果、菜肴、汤点、花棚、糖饼、桌围、坐褥、酒壶、杯筷、龙虎寿星、撒帐牵红、小唱弹弦之类的,又都全部准备好了。不用等回复命令,也不用等主人命令,而花轿和亲自送嫁的小轿一起前往迎娶,鼓乐灯火辉煌,新娘的轿和亲自送嫁的轿一下子都到了。新娘拜堂,亲人送上酒席,小唱鼓吹,喧闹热闹非凡。还没到中午就讨要赏赐匆匆离去,急忙赶往另一家,又重复这样的情形。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详细地描绘了明清时期扬州“瘦马”买卖的场景和过程,展现了当时社会一种特殊的现象。文中通过对选“瘦马”各个环节的细致刻画,如相看过程、各种细节观察,包括容貌、姿态、举止等,让读者对这种纳妾风俗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商业化、市侩气息等。整体语言描述细腻且富有生活气息,但也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一些腐朽、扭曲的现象。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