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六 · 菊海

· 张岱
兖州张氏期余看菊,去城五里。余至其园,尽其所为园者而折旋之,又尽其所不尽为园者而周旋之,绝不见一菊,异之。移时,主人导至一苍莽空地,有苇厂三间,肃余入,遍观之,不敢以菊言,真菊海也。厂三面,砌坛三层,以菊之高下高下之。花大如瓷瓯,无不球,无不甲,无不金银荷花瓣,色鲜艳,异凡本,而翠叶层层,无一早脱者。此是天道,是土力,是人工,缺一不可焉。兖州缙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肴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兖州张氏:指兖州的一个姓张的家庭。
  • 折旋:绕行,参观。
  • 苍莽空地:一片荒凉但开阔的土地。
  • 苇厂:用芦苇搭建的简陋房屋。
  • 砌坛三层:用砖石堆砌成三层平台,用来摆放菊花。
  • :形容菊花的形状圆润。
  • :此处指菊花花瓣排列紧密,如同甲片。
  • 金银荷花瓣:形容菊花花瓣颜色鲜艳,如同金银莲花。
  • 翠叶层层:绿叶茂盛,层层叠叠。
  • 缙绅家:官绅家庭。
  • 袭王府:模仿王府的奢华风格。
  • 肴器:菜肴和餐具。
  • 蒸蒸烘染:形容灯光映照下的菊花色彩更加浓烈。

翻译

我应兖州张家之邀去看菊花,那地方离城有五里远。到了他们的花园,我绕遍了他们作为花园的一切地方,又探索了那些未完全规划的地方,始终没有看到一朵菊花,感到非常奇怪。过了一会儿,主人引领我来到一片空旷的草地,那里有三间用芦苇搭建的小屋,他恭敬地请我进去,让我仔细观看,我实在无法用“菊”来形容这里,因为这简直是菊花的海洋。小屋的三面围着三层台阶式的坛子,按照菊花的高低错落摆放。这里的菊花大得像瓷碗,形态各异,花瓣丰满,颜色鲜艳,不同于寻常品种,而且翠绿的叶子层层叠叠,没有一片早早凋谢。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也是土壤和人工的完美结合,任何一方面都不可或缺。兖州的官绅人家模仿王府的风尚,在赏菊的日子,就连他们的桌子、床铺、灯具、火炉、盘子、盒子、盆栽、菜肴器具、酒杯、大酒壶、帷帐、床垫、酒水、面食以及衣物上的图案,无一不是以菊花为主题。夜晚,点上蜡烛照明,菊花在烛光下显得更加鲜明,比白天的阳光还要多出几层层次。聚会结束后,他们撤去苇帘,让菊花接受夜晚的露水滋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兖州张家所见的一场规模宏大的赏菊盛会。张家精心布置的菊花世界,不仅花朵繁多且品种独特,连同周围的环境和家中的装饰都充满了菊花元素,形成了一种浓郁的菊花文化氛围。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的观赏效果,展现了菊花在不同光线下的美。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赞叹,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上崇尚奢华、热爱自然的风气。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