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三 · 丝社

· 张岱
越中琴客不满五六人,经年不事操缦,琴安得佳?余结丝社,月必三会之。有小檄曰:“中郎音癖,《清溪弄》三载乃成;贺令神交,《广陵散》千年不绝。器由神以合道,人易学而难精。幸生岩壑之乡,共志丝桐之雅。清泉磐石,援琴歌《水仙》之操,便足怡情;涧响松风,三者皆自然之声,正须类聚。偕我同志,爱立琴盟,约有常期,宁虚芳日。杂丝和竹,用以鼓吹清音;动操鸣弦,自令众山皆响。非关匣里,不在指头,东坡老方是解人;但识琴中,无劳弦上,元亮辈正堪佳侣。既调商角,翻信肉不如丝;谐畅风神,雅羡心生于手。从容秘玩,莫令解秽于花奴;抑按盘桓,敢谓倦生于古乐。共怜同调之友声,用振丝坛之盛举。”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操缦:弹奏琴瑟。缦,màn。
  • 小檄:简短的檄文。檄,xí。
  • 音癖:对音乐的癖好。
  • 神交:精神上的交往。
  • 丝桐:琴的别称,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以丝桐指代琴。

翻译

越地中擅长弹琴的人不满五六人,整年都不弹奏,琴怎么能弹得好呢?我创立了丝社,每月必定聚会三次。有一篇小小的檄文说:“中郎有对音乐的癖好,《清溪弄》历经三年才完成;与贺循神交,《广陵散》千年也不会断绝。乐器通过精神与道契合,人们学习容易但精通很难。庆幸生长在有山岩沟壑的地方,共同追求琴瑟的高雅。清澈的泉水和坚固的磐石旁,弹奏着《水仙操》的曲子,就足以怡悦心情;山涧的声响和松间的风声,这三者都是自然的声音,正需要归类聚集。偕同我的志同道合者,喜爱建立琴之盟会,约定有固定的日期,岂能虚度美好的日子。各种丝竹乐器,用来鼓吹清新的声音;拨动琴弦演奏,自然会让众山都有回应。关键不在琴匣里,也不在手指头上,苏东坡才是懂得的人;只要能领会琴中的意趣,无需在弦上劳累,陶渊明等人正是合适的伴侣。已经协调了商角音调,反而相信肉食不如丝竹;和谐畅快的精神气质,特别羡慕心灵生于手指。从容地秘密赏玩,不要让花奴来玷污;按抑盘旋,怎敢说对古乐感到厌倦。共同怜惜有同样情调的朋友的声音,用来振兴琴坛的盛大举动。”

赏析

这篇文章围绕作者创立丝社展开。先是指出越地琴客不多且不常弹奏的现状,接着阐述丝社创立的初衷和规则。文中用中郎、贺令的事例强调了对音乐的执着和传承的重要性。描述了在自然环境中弹琴的美妙,以及与志同道合者聚会弹琴的美好愿景。强调了欣赏琴音要注重内心的领会而非外在技巧,体现了作者对音乐境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这篇檄文语言优美,用典恰当,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对丝社发展的期望。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