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三 · 禊泉

· 张岱
惠山泉不渡钱塘,西兴脚子挑水过江,喃喃作怪事。有缙绅先生造大父,饮茗大佳,问曰:“何地水?”大父曰:“惠泉水。”缙绅先生顾其价曰:“我家逼近卫前,而不知打水吃,切记之。”董日铸先生常曰:“浓、热、满三字尽茶理,陆羽《经》可烧也”两先生之言,足见绍兴人之村之朴。余不能饮潟卤,又无力递惠山水。甲寅夏,过斑竹庵,取水啜之,磷磷有圭角,异之。走看其色,如秋月霜空,噀天为白;又如轻岚出岫,缭松迷石,淡淡欲散。余仓卒见井口有字划,用帚刷之,“禊泉”字出,书法大似右军,益异之。试茶,茶香发。新汲少有石腥,宿三日气方尽。辨禊泉者无他法,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好事者信之。汲日至,或取以酿酒,或开禊泉茶馆,或瓮而卖,及馈送有司。董方伯守越,饮其水,甘之,恐不给,封锁禊泉,禊泉名日益重。会稽陶溪、萧山北干、杭州虎跑,皆非其伍,惠山差堪伯仲。在蠡城,惠泉亦劳而微热,此方鲜磊,亦胜一筹矣。长年卤莽,水递不至其地,易他水,余笞之,詈同伴,谓发其私。及余辨是某地某井水,方信服。昔人水辨淄、渑,侈为异事。诸水到口,实实易辨,何待易牙?余友赵介臣亦不余信,同事久,别余去,曰:“家下水实行口不得,须还我口去。”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梦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山泉:无锡惠山的著名泉水。
  • 钱塘:古代指杭州,因地处钱塘江下游而得名。
  • 西兴脚子:杭州西兴地方的挑夫。
  • 缙绅先生:指有身份的官员或士绅。
  • 卫前:古代称皇宫周围的地方。
  • 董日铸先生:明代的著名茶人董其昌。
  • 陆羽《经》: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国最早的茶学专著。
  • 潟卤:咸水湖或盐碱地的水,味道苦涩。
  • 斑竹庵:可能是指某个庵堂,地点不明。
  • 磷磷有圭角:形容泉水清澈,有如玉圭边缘般锐利。
  • 噀(xùn)天为白:喷涌出水面时形成白色雾气。
  • 岚出岫(xiù):山间云雾缭绕的样子。
  • 禊泉:传说中的神泉,用于举行春游的仪式。
  • 董方伯:清代地方官,一方之长。
  • 蠡城:可能指现在的无锡。
  • :此处指水质清亮,没有杂质。
  • 长年:长期,长久。
  • 卤莽:粗心大意。
  • :个人的秘密或偏爱。
  • 易牙: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善烹饪。

翻译

无锡的惠山泉无法直接运到杭州,有个杭州挑夫专门挑水过江,还嘟囔着这是件奇怪的事。有一次,一位有地位的先生拜访我的祖父,喝了惠山泉水后觉得非常好喝,询问泉水的来源。祖父告诉他那是惠山泉。这位先生惊讶地说,他家就在皇宫附近却不知道喝这种水,叮嘱一定要记住。董日铸先生曾说,茶的浓、热和满都是关键,连陆羽的《茶经》都为之赞赏。两位先生的话,充分体现了绍兴人的淳朴和对好水的追求。

我不能喝咸水,也没有能力把惠山泉送到远处。甲寅年的夏天,我在斑竹庵取了泉水尝了尝,发现它清澈透明,边缘如玉圭般锐利,非常奇特。我走近一看,它的颜色就像秋天的月光洒在霜冻的天空,喷涌出的水汽洁白如烟;又像轻盈的雾气从山峦中升起,环绕着松树和石头,淡雅得仿佛要散去。我发现井口刻着“禊泉”二字,字体酷似王羲之,更加感到惊奇。尝试泡茶,茶香四溢。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略带些石头的味道,但放三天后味道就消失了。辨别禊泉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尝一口,舌头舔过上颚,过了脸颊就感觉水已经没了,仿佛没水可咽,那就是禊泉。喜欢的人们都相信这个方法。每天都有人来取水,有的用来酿酒,有的开设禊泉茶馆,有的装瓶售卖,甚至送给官员。董方伯当守卫浙江时,非常喜欢这种水,怕供应不上,甚至封锁了禊泉,让它的名声越来越大。相比之下,杭州的虎跑泉、绍兴的陶溪和萧山的北干,都不如惠山泉出类拔萃。即使在无锡本地,惠泉的味道也稍显微温,但在这个地方,它还是略胜一筹。挑夫们因为粗心,经常拿错水,我责罚他们,他们甚至责骂同伴,说是泄露了自己的秘密。直到我指出这是哪个地方的哪口井的水,他们才信服。古人区分淄水和渑水的能力被视为奇事,其实各种水到了嘴里,很容易分辨,哪里需要像易牙那样精于烹饪的技巧呢?

我的朋友赵介臣一开始也不相信我的说法,我们一起工作久了,他离开时说:“家里喝水的味道真是与众不同,我必须回去品尝真正的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作者对惠山泉的探索和鉴别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水质的讲究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不仅描绘了泉水的清澈、味道和视觉效果,还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董其昌和董方伯,增添了文化内涵。同时,作者对挑夫、朋友等不同人物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优质水源的追求和珍视。诗的结尾处引用古人故事,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普通人易于辨识水性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泉水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