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织女石

·
一片昆明石,千秋织女名。 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 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 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 有脸莲同笑,无心鸟不惊。 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明池:古代中国的一个大型人工湖泊,在唐朝时位于长安附近,以供皇家游赏。
  • 织女:传说中的天上仙女,因擅长纺织而闻名,后成为七夕节鹊桥相会的主角。
  • 脉脉:形容眼神含情脉脉,多用于形容女子的柔情。
  • 盈盈:形容水清澈或女子姿态美好,目光流转。
  • 促杼声:织布机的声音,比喻织女的工作。
  • 鬓:鬓角,头发两边的部分。
  • 生:此处指仿佛形成或出现。
  • 莲:莲花,象征纯洁。
  • 有脸:指莲花开放,露出美丽的面容。
  • 无心:形容事物自然,不受打扰。
  • 朝镜:早晨的镜子,比喻清澈明亮的水面。

翻译

一块昆明池边的石头,承载了千年的织女传说。 她似含情脉脉地看着人们,面对湖水更是楚楚动人。 石头上的青苔仿佛是她的轻纱衣裳,湖面波动如同织机的梭声。 岸边的云彩沾湿了她的鬓发,湖中的月影映照在她的眉眼间。 莲花笑颜如她,自然不惊动任何鸟儿。 她就像清晨镜子中的倒影,形体与影子清晰分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昆明池畔的一块织女石,寓言了织女的美丽传说和神秘气质。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石头以织女的神韵,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石的生命力和情感。同时,通过“苔作轻衣色”、“波为促杼声”的生动描绘,展现出织女勤劳的形象。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既是对古代神话的赞美,也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童翰卿

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