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泷州江

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 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 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 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 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 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 余本岩栖客,悠哉慕玉京。 厚恩尝愿答,薄宦不祈成。 违隐乖求志,披荒为近名。 镜愁玄发改,心负紫芝荣。 运启中兴历,时逢外域清。 只应保忠信,延促付神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泷(lóng)州:地名。
  • 盈盈:形容水流清澈、舒缓的样子 。
  • 蛟螭(jiāo chī):蛟龙,古代传说中能发洪水的一种龙。这里泛指水中凶猛的动物。
  • 瘴疠(zhàng lì):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的毒气。
  • 躩(jué):跳跃。
  • 南徼(jiào):南方的边界。
  • 文身国:指身上刺有花纹的民族聚居地。
  • 凿齿氓(máng):指牙齿像凿子一样的百姓,代指当地少数民族。
  • 育蛊(gǔ):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这里指滋生蛊虫的不良风俗。
  • 岩栖客:指隐居山林的人。
  • 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这里代指朝廷。
  • 中兴历:指唐中宗复位后的时期 。
  • 延促:长短,这里指生命的长短。

翻译

我独自乘一叶孤舟在清澈的江面上漂浮,江水每日奔腾纵横流淌。夜晚我在舟中与蛟龙等猛兽一同安寝,清晨又冒着瘴疠之气启程。深潭热气蒸腾,水沫翻涌而起,山间似有烈火,火云相伴而生。猿猴不时跳跃并发出啸叫之声,鸢鸟虽然飞翔却不敢鸣叫。一直前行到大海尽头,南方的边界已至,故乡如此遥远,让我这北地之人内心惊恐。我哭泣着面对那文身的国度,悲伤地看着凿齿的百姓。这里地处偏远,多有滋生蛊虫的风俗,风险恶且常有相互侵吞之事。我本是隐居山林的人,悠然向往朝廷的恩泽。曾愿报答皇上深厚的恩情,却对微小的官职并不祈望有成。违背隐居的志向,开辟荒蛮之地只是为了趋近名声。对着镜子愁叹自己的黑发已变白,内心有负紫芝给的那般隐逸之荣耀。恰逢国家迎来中兴的时期,外边的地域也清平无事。我只应该保持忠诚与信义,至于生命的长短就交付给神明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泷州江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复杂的情感。开篇“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描绘出孤独行舟于奔腾江流的景象,奠定了全诗孤独、忧伤的基调。

中间部分对泷州江沿途恶劣环境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等句,从夜间的危险到白日的酷热瘴气,展现出此地的荒僻与可怕,同时“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通过猿猿、鸢鸟的不同行为,进一步衬托出环境的恐怖。对当地异族的描写,则流露出诗人对远离家乡、身处陌生之地的不安与悲悯。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叙述自身的经历与心境。表明自己本是隐居之人,却因种种缘由投身仕途,心中充满了矛盾,“镜愁玄发改,心负紫芝荣”深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违背归隐初心的悔恨。最后,“运启中兴历,时逢外域清”提及国家的新气象,诗人选择“保忠信”“付神明”,既无奈又有一种坚守自我的信念,整首诗情感沉郁顿挫,展现出宋之问在困境中的复杂思绪。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