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空翠:指山林中的青色雾气。
  • 氛氲(fēn yūn):形容雾气、云气浓郁的样子。
  • 亘(gèn):横贯,延续不断。
  • 杖策:拄着拐杖。
  • 解鞭:解下马鞭,意为下马。
  • 石门:两边山峰对峙如门的地方。
  • 殊豁险:特别开阔险峻。
  • 篁(huáng)径:竹林中的小路。
  • 森邃:幽深。
  • 法侣:指一起修行的僧友。
  • 野老:乡下老人。

翻译

清晨出门去寻访那著名的山峦,可山在遥远之处被青山翠雾遮挡。山间雾气弥漫,连绵百里,直到太阳西沉我才终于到达。 我拄着拐杖去寻觅老朋友,解下马鞭暂时停下坐骑。石门之地格外开阔险峻,穿过竹林的小路愈发幽深。 和修行的友人欣喜相逢,通宵达旦倾心交谈毫无睡意。我一生都羡慕真正的隐士,这几日探寻的景色奇妙又特别。 乡下的老人清晨下田劳作,山中的僧人傍晚回到寺院。松涛清泉发出许多闲适的声音,长满青苔的山壁充满古朴之意。 在山谷口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在树林顶端似乎能闻到香气。我真希望能投身在这座山中,将身世全都抛弃不再挂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香山湛上人的过程及山中见闻与感受。开篇点明寻访名山,路途遥远雾霭连绵;接着叙述到达后寻觅友人,展现石门、竹林等沿途清幽险峻的山间风景。与友人相见后的清谈,体现出情谊深厚。诗中描绘了山中野老、山僧的日常,松泉、苔壁之景,充满浓郁的田园与山林气息,有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祥和。最后表达诗人愿抛弃身世投身此山的愿望,流露出对尘世的厌弃与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幅清幽淡远的画卷,体现出孟浩然诗歌淡中有味、意境深远的独特风格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