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 杜牧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 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 兽垆凝冷焰,罗暮蔽晴烟。 自是求佳梦,何须讶画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的的:明白、分明。
  • (jiē):叹息。
  • 涓涓:形容泪流不断。
  • 绵羽:指鸟。这里指啼叫很久的鸟。
  • 锦鳞:指鱼,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这里说鱼没有传来书信。
  • 兽垆:兽形的香炉。
  • 凝冷焰:炉中的火焰似凝住而变冷。
  • 罗幕:丝罗做的帷幕。
  • 蔽晴烟:遮蔽了晴日的烟雾(形容屋内的一种氛围) 。
  • :惊讶,奇怪。

翻译

难道你内心的想法如此明白(却对我如此冷淡),可叹我泪流不断。鸟儿啼叫了很久了,可你写在鲤鱼上的书信却没有传来。兽形的香炉里火焰似乎都凝结变冷了,丝罗帷幕遮蔽了晴日中的烟雾。自然是我想要在梦中与你相见,所以你又何必惊讶我整日似画中一般闲散入眠。

赏析

这首《春思》是一首闺情诗。开头以“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直抒女子内心对爱人的怨叹,怨对方心意分明却没有回应,自己只能悲伤落泪。“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借景抒情,鸟啼已久,却不见对方书信传来,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等待中的寂寞与急切。“兽垆凝冷焰,罗暮蔽晴烟”描绘屋内的景象,香炉冷焰、帷幕蔽烟,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衬托出女子内心的凄凉。最后“自是求佳梦,何须讶画眠”,女子自我排解,表现出为了能在梦中与爱人相见,宁可如在画中般悠闲眠睡的无奈与深情。全诗围绕女子的春日相思展开,从怨、盼、孤寂到自我安慰,层层深入地刻画了一位陷入相思之苦的女子形象,情感细腻,意境哀怨而凄美。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