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 · 望处雨收云断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拼音
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發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蘋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後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相隔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注释
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阕四句,押三平韵,二十一字;下阕四句,押三平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平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
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蘋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时分。
空:白白地。
归航:返航的船。
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序
柳永《玉蝴蝶》一词,风格与其《八声甘州》相近,它通过描绘萧疏清幽的秋景,来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上阕写景。以水风、蘋花、月露、梧叶诸意象组合成一幅暮秋萧瑟景象,而借轻、老、冷、黄点染暮秋孤寂冷清气氛。下阕回忆。难忘「文期酒会」,乃指词人与狂朋怪侣的秦楼欢宴之放浪生活,而辜负「风月」乃指良辰美景与佳人欢会。而今与旧日恋人「海阔山遥」,欲寻无踪:「何处是潇湘」用「潇湘」指代娥皇、女英,以隐喻词人旧日恋人,抒發别离之苦。復以「双燕」意象反衬自身劳燕分飞,难托音信;「归航」意象显现遥望江天,归舟渺渺的失落和惆怅。最後「黯相望」以景结情,用「断鸿」意象隐喻自身离群独处、哀吟凄厉;借「斜阳」寄托黄昏寂寞时怀念故人的无尽情思,给人以无穷意韵的回味。这首词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蘋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蘋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髮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蘋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後,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後,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後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平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疏:形容景色萧条、凄凉。
-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辞赋家,常以悲秋表达哀愁。
- 蘋(pín):一种水生植物。
- 星霜:星辰运转,一年循环一次,寒霜每年而降,因以星霜指代年岁。
- 潇湘:指潇水和湘水,也常用来指代所思之处。
翻译
望到的地方雨已停歇云也消散,倚靠栏杆悄然凝望,目送着秋日的风光。傍晚的景色尽显萧条凄凉,真能触动宋玉般的悲愁哀伤。水面上风儿轻轻吹拂,蘋花渐渐老去;月光下露水寒冷,梧桐树叶飘下黄色。这情景使人情怀感伤,老朋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烟雾笼罩的茫茫水面。难忘啊,我们曾约定文章和饮酒的聚会,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屡次经历岁月变迁。大海辽阔山峦遥远,不知哪里才是那令人向往的潇湘。想着那双飞的燕子,难以凭借它传递音信;指着傍晚的天空,徒然辨认那归来的航船。心情黯淡地相望,在那断鸿的叫声里,久久伫立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上阕描绘了雨收云断后的秋日景象,萧疏的晚景引发出词人的悲凉之情,“水风轻”“月露冷”等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下阕抒发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几孤风月”“屡变星霜”表现出长久的分离和时间的推移。“海阔山遥”突出距离之遥远,“念双燕”“指暮天”则细腻地刻画了盼望故人音信和归期的急切心情。最后以“立尽斜阳”收尾,尽显伫立等待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词情景交融,悲歌慷慨,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