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诗

· 潘岳
绾发绾发,发亦鬓止。 日祗日祗,敬亦慎止。 靡专靡有,受之父母。 鸣鹤匪和,析薪弗荷。 隐忧孔疚,我堂靡构。 义方既训,家道颖颖。 岂敢荒宁,一日三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绾(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 祗(zhī):恭敬。

翻译

结发结发呀,头发也已长到两鬓边。天天恭敬呀,恭敬又谨慎。没有专门擅长的,没有特别拥有的,这都是承受自父母。鸣叫的鹤不会应和,劈柴也不能用肩扛。深深的忧虑很痛苦,我的家室还没有构建好。道义准则已经教导,家道正美好光显。哪敢荒废安逸,每天多次自我反省。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对自身的要求和对家道的重视。诗的开头描述了绾发,寓意着成长。强调要每日保持恭敬和谨慎。接着提到自身无特别专长和拥有皆来自父母,有种谦逊之感。“鸣鹤匪和,析薪弗荷”表达出一种不随流、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对自身责任的认知。后面写到家室尚未构建完善的隐忧,以及道义准则的重要和家道的美好追求,反映出对家庭的责任感。最后表示不敢荒宁,要每日三省,突出自我约束和不断提升自我的决心。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品德、家道传承的严肃思考和执着追求。

潘岳

潘岳

西晋时期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称潘安。祖籍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过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时就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就名声大振。初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历任太子舍人、长安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史书记载他“性轻躁”,热衷于官场趋炎附势,与豪门石崇谄事权贵贾谧,为谧“二十四友”之首,为世人所讥。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污蔑潘岳和石崇等参与淮南王、齐王作乱,因此被诛,并夷三族。诗赋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诗》三首,为纪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挚;赋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簿辑有《潘黄门集》传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