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赋

· 潘岳
傲坟素之场圃,步先哲之高衢。虽吾颜之云厚,犹内愧于宁蘧。有道吾不仕,无道吾不愚。何巧智之不足,而拙艰之有馀也。 于是退而闲居,于洛之涘。身齐逸民,名缀下士。陪京溯伊,面郊后市。浮梁黝以径度,灵台杰其高峙。窥天文之秘奥;究人事之终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玄幕绿徽。溪子巨黍,异絭同机。炮石雷骇,激矢虻飞。以先启行,耀我皇威。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渊。聿追孝以严父,宗文考以配天。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若乃背冬涉春,阴谢阳施。天子有事于柴燎,以郊祖而展义。张钧天之广乐,备千乘之万骑。服振振以齐玄,管啾啾而并吹。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两学齐列,双宇如一。右延国冑,左纳良逸。祁祁生徒,济济儒术。或升之堂,或入之室。教无常师,道在则是。故髦士投绂,名王怀玺。训若风行,应如草靡。此里仁所以为美,孟母所以三徙也。 爰定我居,筑室穿池。长杨映沼,芳枳树篱。游鳞瀺灂,菡萏敷披。竹木蓊蔼,灵果参差。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椑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殖。三桃表樱胡之别,二柰曜丹白之色。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梅杏郁棣之属,繁荣丽藻之饰。华实照烂,言所不能极也。菜则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荠甘旨,蓼荾芬芳。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䪥负霜。 于是凛秋暑退,熙春寒往。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体以行和,药以劳宣。常膳载加,旧痾有痊。席长筵,列孙子。柳垂阴,车结轨。陆擿紫房,水挂赪鲤。或宴于林,或禊于汜。昆弟班白,儿童稚齿。称万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寿觞举,慈颜和。浮杯乐饮,丝竹骈罗。顿足起舞,抗音高歌。人生安乐,孰知其佗? 退求己而自省,信用薄而才劣。奉周任之格言,敢陈力而就列。几陋身之不保,尚奚拟于明哲。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
拼音

《闲居赋》是西晋潘岳作写的一首表现其厌倦官场和隐逸情怀的一篇散文。作者回顾三十年的官宦生活,仕途沉浮,一时心灰意懒,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意念,因而写了这篇《闲居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坟素:泛指古代典籍。
  • 齐逸民:指与逸民齐等。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
  • 明堂辟廱(bì yōng):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辟廱,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大学。
  • 祁祁:众多的样子。
  • 瀺灂(chán zhuó):鱼在水中跳跃的声音。
  • 堇(jǐn):一种野菜。
  • 蓼荾(liǎo suī):两种植物。
  • 凛秋:寒冷的秋天。
  • 熙春:温暖的春天。
  • 痾(kē):病。
  • 版舆: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
  • 紫房:紫色的果实。
  • 赪(chēng)鲤:红色的鲤鱼。
  • 禊(xì):古代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祭礼。
  • 骈罗:并列,罗列。

翻译

我傲视典籍之场圃,以步先哲的高尚途径。虽然我脸皮算厚,还是内心有愧于宁武子和蘧瑗。有道的时候我不出来做官,无道的时候我也并不装愚笨。为何巧智不足,却有那么多拙笨艰难呢。 于是退而闲居在洛水之畔。自己可与逸民齐等,名声也位列下等之士。陪都靠近伊水,面前是郊野后面是闹市。河上的桥梁黝黑可供径直通过,灵台高耸杰出地矗立着。可以窥探天文的奥秘,探究人事的始终。那西边有大军的营地和营帐,黑色的帐幕绿色的旗帜。溪子和巨黍等乐器,各种弓弩同在。炮石如雷声惊骇,飞箭如虻虫飞驰。率先开道前行,光耀我朝皇威。那东边有明堂和辟廱,清净肃穆又宽敞安闲。环绕的树林相互映衬,圆形的湖泽如回旋的深潭。追念孝道以尊敬父亲,尊奉亡父以配祭上天。恭敬圣明而顺从,奉养老人以尊崇年寿。 至于从冬季到春季,阴气消退阳气施行。天子在柴祭时有事,到郊外祭祀祖先而展示大义。陈设像天一般广阔的音乐,配备成千的车万辆马。服饰整齐而全是黑色,管乐吹奏声音啾啾。辉煌盛大啊,隐隐约约啊,这礼仪容貌很是壮观,这是帝王制度的宏大美丽。两个学校并列,两栋屋宇一样。右边延请国中的子弟,左边接纳优秀的人才。众多的学生,满是儒家学说。有的登上厅堂,有的进入内室。教育没有固定的老师,道存在的地方就是准则。所以才俊之士舍弃官印,有名的王侯心怀玉玺。训示如风行,响应如草倒伏。这就是里仁为美的原因,也是孟母三次搬家的原因。 于是确定我的居处,修筑房屋挖掘水池。高大的杨树映照在池沼,芳香的枳树围成篱笆。游动的鱼儿跳跃出声,荷花铺设开放。竹木繁茂,灵果参差不齐。有张公的大谷梨,梁侯的乌椑柿,周文王的弱枝枣,房陵朱仲的李,无不全都种植。三种桃表明樱桃、胡桃的分别,两种柰显示红色、白色的颜色。石榴、蒲陶等珍贵果实,错落地蔓延在旁边。梅、杏、郁李、棣之类,呈现出繁荣华丽的装饰。花果光辉灿烂,言语不能说尽。蔬菜有葱、韭、蒜、芋,青笋、紫姜。堇菜、荠菜味道甘甜,蓼菜、荾菜散发芬芳。蘘荷依靠阴凉,按时令的豆

潘岳

潘岳

西晋时期文学家,“太康文学”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称潘安。祖籍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过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时就被乡里称为神童,二十多岁就名声大振。初为河阳令、转怀县令,历任太子舍人、长安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史书记载他“性轻躁”,热衷于官场趋炎附势,与豪门石崇谄事权贵贾谧,为谧“二十四友”之首,为世人所讥。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污蔑潘岳和石崇等参与淮南王、齐王作乱,因此被诛,并夷三族。诗赋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诗》三首,为纪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挚;赋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浅近,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人张簿辑有《潘黄门集》传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