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阴阳类论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生死之期,遂合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 黄帝曰:在经论中。 雷公曰:请闻短期。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徵,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坐:安闲地坐着。
  • 从容:这里指医学经典著作。

翻译

孟春刚刚到来,黄帝安闲地坐着,放眼观察八方极远之处,正定八风的气象,然后问雷公说:关于阴阳的分类,以及经脉的道理,五脏所主,哪个脏器最尊贵呢? 雷公回答说:在春季,甲乙属木呈青色,与肝脏相应,肝脏主宰七十二日,是经脉当旺的时令,我认为肝脏最为尊贵。 黄帝说:你依据上下经的内容再思考一下,《从容》里可不是这样说的,你认为肝脏最贵,那是不对的。 雷公斋戒了七天,早晨又陪侍黄帝而坐。 黄帝说:三阳犹如一经,二阳为维系,一阳为游动部,由此可以知道五脏之气的起始与终结。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之气如到了绝尽的程度,就如同每月的朔日和晦日,却能都符合规律而使道理正确。 雷公说:我接受了您的传授却还不能明白。 黄帝说:所说的三阳,是指太阳经,其脉至于手太阴,脉象表现为弦浮而不沉,用这个脉象来判断,用心思考,与阴阳之论符合。所说的二阳,就是阳明,其脉至于手太阴,表现为弦而沉急且不鼓动,如有炽热之气到来则会患病甚至死亡。一阳,是少阳,其脉至于手太阴,向上连接人迎,表现为弦急高悬而不断绝,这是少阳的病象,若脉象转专于阴则会死亡。 三阴,是六经的主宰,交会于太阴,表现为伏鼓不浮,上空心虚之志。二阴到达肺脏,其气归于膀胱,在外边连接脾胃。一阴单独到达,经脉断绝,气息浮但不鼓动,脉象呈钩而滑。这六种脉象,时阴时阳,交替隶属于并合,错杂贯通五脏,符合于阴阳变化规律,先到达的为主,后到达的为客。 雷公说:我完全明白这些意思,接受了关于经脉的传授,吟诵并领会了《从容》之道,却不了解阴阳,不知雌雄的意义。 黄帝说:三阳如父亲,二阳如保卫,一阳如纲纪。三阴如母亲,二阴如雌性,一阴如使者。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能胜过一阴,脉软而搏动,九窍都表现为深沉的状态。三阳一阴,太阳之脉占优势,一阴不能阻止它,就会使五脏内乱,在外表现为惊骇。二阴二阳,发病在肺脏,少阴脉沉,胜过肺脏则会损伤脾脏,在外损伤四肢。二阴二阳都交至,病在肾脏,表现为谩骂妄行,巅顶的病会发作成狂病。二阴一阳,病发源于肾脏,阴气游动于心脘,向下空虚孔窍堤坝,闭塞不通,四肢就会分离。一阴一阳的脉络断绝,这阴气到达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会出现喉咽干燥,病在脾脏。二阳三阴,至阴都存在,阴不能胜阳,阳气不能阻止阴,阴阳都断绝,脉象浮则表现为血瘕,脉象沉则表现为脓疮。阴阳都亢盛,则病至下阴部。上应于光明,下适应于黑暗,诊断并决断生死的日期,于是符合每年的开头。 雷公说:请问一下疾病的短期。黄帝没有回应。雷公又问。 黄帝说:经典论著中有记载。 雷公说:请问短期。 黄帝说:冬天三个月的病,病变如果与阳气相合,到春天正月就会有死的症兆,都将显现于春天。冬天三个月的病,在道理上已病至尽头,草木和柳叶都枯萎时,春季阴阳之气都断绝,死期就在初春。春季三个月的病,叫做阳杀,阴阳之气都断绝,死期在草木干枯之时。夏季三个月的病,遇到至阴之时不会超过十天,阴阳交合,死期在浅水的时候。秋季三个月的病,三阳都出现时,不治疗也会自己痊愈。阴阳交合的病,病人会站立不能坐下,坐下不能起立。三阳单独到达,死期在石水之时。二阴单独到达,死期在盛水之时。

赏析

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阴阳经脉的理论以及与五脏的关系,同时涉及不同季节疾病的发展和预后。通过对各种脉象的描述和阴阳变化的探讨,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见解。黄帝与雷公的对话详细阐述了阴阳分类、经脉运行规律以及不同脉象所对应的病症和预后。这种对人体与自然、阴阳的深刻思考和分析,展现了中医理论的深奥与系统性。整个论述复杂而细致,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无名氏

汉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