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注释
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
黔(qián)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
漏天:指阴雨连绵。
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霁(jì):雨雪之止也。
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老翁(wēng):老年男子,含尊重意。
气岸:气度傲岸。
华颠:白头。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序
此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
黄庭坚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南乡子 ·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 —— [ 宋 ] 苏轼
-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 唐 ] 岑参
- 《 浪淘沙 · 令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 —— [ 宋 ] 吴文英
- 《 定风波 · 饮蔡耐余圃 》 —— [ 清 ] 程颂万
- 《 定风波 · 佛会 》 —— [ 清 ] 李雯
- 《 定风波 · 宴李氏宅 》 —— [ 清 ] 曾廉
- 《 行香子 》 —— [ 宋 ] 李清照
- 《 定风波 · 自春来惨绿愁红 》 —— [ 宋 ]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