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咲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拼音
名句
注释
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坞建屋,名为桃花庵。拓本诗幅有“弘治乙丑三月”。
桃花坞(wù):位于苏州金阊门外。北宋时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别墅,后渐废为蔬圃。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又摘桃花换酒钱:拓本诗幅作“又折花枝当酒钱”。
车马:此处代指高官权贵。
花酒:《六如居士全集·卷一》作“贫贱”。
五陵:原指汉朝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围还环绕着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后用来指豪门贵族。
序
《桃花庵歌》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伯虎)的经典诗作,是唐寅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全诗画面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风舞雪,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本文内容以苏州唐寅园的碑搨原版为准。
赏析
前八句诗人自比为桃花仙人,描述了流连花酒、醒后复醉的逍遥生活。中间八句通过自己与富贵者的比较,表达了一种安然自得、不慕世俗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诗人表示,宁愿贫困而死,也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在达官贵人面前摇尾乞怜。他以达观的态度表示,无论处于富贵还是穷困境地,都要各安天命,虽然两者相差极为悬殊。接着又以诙谐的口吻又将贫贱的人跟受驱使拉车的马作一比较,见出自己虽清贫却安闲自乐、保全气节,自有另一番生命的尊严。最后四句点明主旨,向世人表明,不要把自己貌似颠倒狂放的忠告当做笑话,实际上是世人都为名利所遮蔽而不能清醒地面对人生。末尾两句收拢全诗,于冷嘲热讽中忽作状语,精警沉痛。
全诗以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诗中借鉴了民歌中的顶针手法,前数句接连而出,亲切通俗。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花庵:古代文人隐居的地方,以桃花盛开著称。
- 桃花仙:指桃花庵中的隐士,以桃花为伴,超脱世俗。
- 种桃树:种植桃花,寓意生活简单,自给自足。
- 换酒钱:用桃花换取酒资,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
- 鞠躬:低头弯腰,表示屈从或尊敬。
- 车马前:权贵们的生活中,地位显赫。
- 花酒间:悠闲自在,与花酒为伴的生活。
- 贵者趣:权贵们的趣味和追求。
- 贫者缘:贫困者的缘分,此处指与自然的亲近。
- 五陵豪杰墓:代指古代贵族墓地,暗示历史的变迁。
- 锄作田:没有酒花,只能用锄头耕作,象征田园生活。
翻译
在桃花盛开的桃花坞里,有个名叫桃花仙的隐士, 他亲手种下了桃花树,用摘下的花朵换取美酒。 醒来时,他就坐在花丛中,醉了就躺卧在花下, 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岁月如流。 他不愿去追逐那些权贵的车马,只愿在花酒之间老去, 权贵们追求的是尘土间的喧嚣,而他却享受着朴素的宁静。 如果把富贵比作贫贱,一个在地上,一个在云端; 如果拿贫贱与车马相比,他们忙碌奔波,我却能悠闲自在。 世人嘲笑我太过疯狂,但我却笑他们看不透人生真谛, 还记得那些曾经的豪杰,他们的墓地如今只有锄头和农田。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才子唐寅对世态炎凉、人生百态的独特见解。他以桃花仙自比,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醉心于自然的隐逸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权贵与贫者的不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嘲讽。同时,诗中流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使被世人误解,也坚守自我,笑对人生。整首诗语言通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唐寅
唐寅(yín),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3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