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注释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此:这里。
漫浪:随随便便。
决:一定。
急:迫切、重要。
矣:相当于“了”。
岂:难道。
乎:吗,语气词。
序
《训学斋规》节选。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心思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 谓:说,认为。
- 心到:指阅读时全神贯注,用心思考。
- 眼到:指眼睛要专注地阅读文字。
- 口到:指嘴巴要朗读或默读,帮助记忆。
- 漫浪:随意,散漫。
- 诵读:朗读。
- 决不能记:肯定无法记住。
- 记亦不能久也:即使记住了,也无法长久保持。
翻译
我曾经说,读书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那就是心思的投入、眼睛的注视和嘴巴的参与。如果心里没有专注,眼睛就不会仔细去看;心和眼都不专心,只是随便地朗读,肯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会忘记。在这三者之中,心思的投入是最重要的。一旦心思到了,眼睛和嘴巴还会不到吗?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学习方法的短诗,朱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阐述了读书的三个关键要素:用心思考(心到)、仔细观察(眼到)和大声朗读或默读(口到)。他强调了“心到”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心真正投入,才能带动眼睛和嘴巴的配合,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这首诗提醒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应该全神贯注,不可心猿意马,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