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撞晋平公

· 韩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拼音

所属合集

#小学文言文

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的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 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哎!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注释

莫乐为人君:没有比做人君再快乐的了。 莫之违:没有人敢违背他 师旷:名旷,字子野,是春秋后期晋国宫廷中的盲乐师。 师旷侍坐于前:师旷陪坐在前面 援:执持,拿。 衽:衣襟、长袍。 太师:师旷。谁撞,即撞谁。 言于侧:于侧言。 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 除:清除,去掉。除之:除掉他 故:所以 被:通“披”,披着。 师旷:盲人乐师。 是非君人者:这不是国君 谁撞:撞谁 释:放 酣:(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喟然::叹息的样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提供的内容并非古诗词,而是一篇古文,以下是其对应的翻译和赏析:

翻译

晋平公和群臣一起喝酒,喝得畅快时,竟然叹息着说:“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在前面陪坐,拿起琴就撞过去。晋平公拉开衣襟躲避,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撞谁呀?”师旷说:“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呀。”师旷说:“呀!这不是做国君的人该说的话。”左右臣子请求惩治师旷。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警诫。”

赏析

这则故事生动有趣且富有寓意。晋平公酒后得意忘形的感叹,表现出他对权力的认知偏差。而师旷的举动看似大胆莽撞,实则是一种勇敢的进谏,他敢于用特别的方式去警醒国君。晋平公最终能认识到自己言论的不妥,并释放师旷且引以为戒,显示出他有一定的度量和自省能力。故事通过简洁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关于君主应如何正确看待权力、臣子应如何尽忠进谏等方面的思考。

韩非

韩非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馀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