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影 · 卷一 · 七十七

· 张潮
予尝谓二氏不可废,非袭夫大养济院之陈言也。盖名山胜境,我辈每思褰裳就之,使非琳宫、梵剎,则倦时无可驻足,饥时谁与授餐?忽有疾风暴雨,五大夫果真足恃乎?又或邱壑深邃,非一日可了,岂能露宿以待明日乎?虎豹蛇虺,能保其不患人乎?又或为士大夫所有,果能不问主人,任我登陟凭吊而莫之禁乎?不特此也,甲之所有,乙思起而夺之,是启争端也;祖父之所创建,子孙贫,力不能修葺,其倾颓之状,反足令山川减色矣。
拼音

所属合集

#幽梦影

注释

二氏:指佛、道二家。 养济院:收容救助贫民的机构。 褰裳:提起衣裳。 琳宫:道观的美称。 五大夫:松树的别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二氏:指佛、道两家。
  • :沿用,因袭。
  • 大养济院之陈言:指那些泛泛而谈的空话。
  • 褰裳(qiān cháng):提起衣裳。
  • 琳宫:仙宫,这里指道观。
  • 梵剎(fàn chà):佛寺。
  • 五大夫: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封一棵松树为“五大夫”。这里代指树木。
  • 邱壑(qiū hè):深山幽谷。
  • 虺(huǐ):一种毒蛇。
  • 登陟(dēng zhì):攀登。

翻译

我曾经说过佛、道两家是不可废弃的,这并不是沿用那些泛泛而谈的空话。那些名山胜景,我们常常想要提起衣裳前往游览,如果那里没有道观、佛寺,那么疲倦的时候就没有可以歇脚的地方,饥饿的时候谁来给我们提供饭食呢?倘若突然遇到疾风暴雨,那些树木果真能够依靠吗?又或者深山幽谷,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难道能露天睡在那里等待第二天吗?虎豹毒蛇,能保证它们不会伤害人吗?又或许那地方为士大夫所拥有,难道真能不问主人,任凭我们攀登游览凭吊而不被禁止吗?不仅如此,如果甲拥有的东西,乙想要起来抢夺,这就会引发争端;祖父所创建的,如果子孙贫困,没有能力修缮,那它倾颓的样子,反而会让山川景色失色。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张潮对佛、道两家存在的意义的一种思考。他从人们游览名山胜景的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道观、佛寺在提供休憩、饮食、躲避风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没有这些场所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无处歇脚、无人供餐、面临自然危险、可能引发争端以及景观因无人修缮而受损等。文章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张潮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字山来,一字心斋,号仲子,自称三在道人,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0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出身门阀,父张习孔官至侍郎,张潮少年能文,与冒襄、孔云亭、陈维崧等名士有诗文往来,言论诙谐,观点精辟,处世潇洒,交友不拘,姑苏孝廉张为泉曰:“老子化胡,潮子化吾;我心斋兄,自化化人,自娱娱人。”张潮不喜八股文,苦读不第,后补官,仅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等。文章风格简单明白、内容深长,广为众人接受,其著作重视“真”,张潮认为文章要有真情真意,无论四书五经或是小品散文都同样具有价值。张潮也是清代刻书家,曾刻印《檀几丛书》、《昭代丛书》(山帙、水帙、花帙、鸟帙、鱼帙、酒帙、书帙、御帙、数帙)等。张潮对高阶幻方也有研究,在《心斋杂组·卷下·算法图补》曾更正程大位《算法统宗》的10x10百子图。 ► 2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