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注释
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
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序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两首诗,此诗为其二。只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但是,有了雪陪伴梅花,而观雪赏梅的人不会作诗来批判它们,那他也还是个俗人。天已晚了,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雪又下下来了,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
赏析
此诗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因为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点是不畏严寒,雪越大就越能显示出梅花的这一特点,相反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就难以表现梅花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
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下雪的时候,俗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诗意而创作诗歌的;即使是诗人,如果缺乏雅兴,同样也写不出诗歌,这同俗人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说“有雪无诗俗了人”。
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早就开放了,因为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直到日暮时分,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衬下变得精神焕发,而雪花有了梅花的点缀,也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也诗兴大发,两首诗一挥而就。
梅、雪与诗共同使得春意昂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句容易让人误解成“作完了诗,天正好下起了大雪”,实际的情况是触景生情,天下起了大雪,才写成了诗。诗的题目是《雪梅》,不能说雪还没下,就将咏雪的诗写好了。“诗成”之所以放在“天又雪”的前面,是因为受到诗歌格律的限制。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精神:指梅花的精神风貌,此处也可理解为生机或韵味。
- 俗了人:使人的品格显得庸俗,指没有梅花和雪的诗就没有了高雅的气息。
- 日暮:傍晚时分。
- 十分春:极尽春天的美好,此处指雪与梅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春意。
翻译
没有雪的梅花缺乏生气,没有梅花的雪也显得平凡无奇。傍晚时分,我写完了一首诗,恰好天空又飘起了雪花,这使得梅花与雪一起,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比的春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与雪相互映衬的赞美。梅花的傲骨在雪的映衬下更显清雅,而雪的纯洁也为梅花增色不少。诗人在日暮时分完成诗篇,恰逢雪落,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交融,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他将这瞬间的美景提升到了“十分春”的境界,寓意着生活的诗意和艺术的升华。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