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昆仑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拼音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双调,一百十六字,上阕五十七字,下阕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谓当筑陂于其前」:四卷本丁集作「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于其前」。 赵晋臣 敷文:《上饶县志·寓贤传》:「赵不迂,字晋臣,尝创书楼于上饶,吟咏自适。」《铅(Yán)山县志·卷十二·选举志》:「赵不迂,士礽(Réng)四子,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中奉大夫,直敷文阁学士。」南宋·洪景庐《夷坚三志·壬六·滕王阁火》:「南昌 章江门外,正临川流,有小刹四五联处其下,水陆院最富。一僧跨江建水阁三数重,邦人士女,游遨无虚时,实为奸淫翔集之便。庆元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夜,细民家失火,延识其处,俄顷,烟火不可向迩,一院片瓦不存。滕王阁外庑遂罹郁攸之害。赵不迂 晋臣以漕使兼府事,出次城头,遥望西山,焚香祷于旌阳真君。西风方炽,忽焉反东,火随以息。常年八月十五日,所至以真君生朝,自旦日即率诣玉隆宫,四远毕集,未尝不东风,盖欲使献送者舟船利达。凡半月,岁岁如是。灵仙威神,如在其上,其为人作敬,宜矣。大孙赴试漕台,正见其事。」曹石仓《大明一统名胜志·江西 南昌府》:「乐园即宋漕司花园,绍兴中转运判官赵奇符剏(chuàng),……至庆元五年,秘阁赵不迂榜以今名。」 积翠岩:《铅(Yán)山县志·卷一》:「观音石,又名积翠岩,即古之杨梅山,在县西三里,一名七宝山,下有貌平坑,石窍中胆泉涌出。……《方舆记》云:『积翠岩房蓄烟霭,五峰相对。自五峰以东,由断玉峡二十馀步,有石屹立,名擎天柱,又名状元峰。』」 对东风:广信书信本作「到东风」,玆从四卷本丁集。 洞庭张乐:《庄子·卷十四·〈外篇·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唐·成子实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太湖之洞庭也。」 《箫》《勺》:《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载《安世房中歌》:「行乐交逆,《箫》《勺》群慝(tè)。」注:「《箫》,舜乐也。《勺》,周乐也。」 来向此山:广信书信本作「东向北山」,玆从四卷本丁集。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束向北山」。 依旧争前又却:四卷本丁集作「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句:唐·杜少陵《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何方:「方」谓药方。 是酒:四卷本丁集作「酒是」。 便休: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更休」。 乌攫:《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黄霸传〉》:「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为颍川太守。)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载黄霸之吏」此借喻贪官污更盗贼之流。攫,用爪抓取。 「九万里风斯在下」句:《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翻覆云头雨脚」句:唐·杜少陵《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快直上:四卷本丁集作「更直上」。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句:《汉书·卷八十四·翟方进传》:「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初,汝南旧有鸿隙大陂,郡以为饶,成帝时,关东数水,陂溢为害。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事,以为决去陂水,其地肥美,省堤防费而无水忧,遂奏罢之。及翟氏灭,乡里归恶,言方进请陂下良田不得而奏罢陂云。王莽时常枯旱,郡中追怨方进,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鹄即鹤。) 推: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作「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拄杖:执持。
  • 张乐:置乐,奏乐。
  • 箫勺:古乐名,此处借指音乐声。
  • :犀牛。
  • (è):鸟名,性凶猛。
  • 腥腐:指臭恶的事物。
  • (jué):抓取。
  • 昆仑:中国神话中著名的神山。

翻译

我拄着拐杖重新来此相约。对着东风,像洞庭湖那样奏起音乐,满天都是箫声乐声。巨大的山峰如拔起犀牛角般突出,来到这山间高阁之前。还或两个或三个地时进时退。年老的我在登临之际伤感心怀,试问哪里可以平息忧伤哀乐。只有酒,是价值万金的良药。 劝你暂且成为横空飞翔的鹗鸟。就不要去谈论人间那些腥臭腐恶之事,如纷纷乱乱的乌鸦抓取一般。九万里的大风就在下方,能翻转云头和雨脚。更径直向上,到昆仑山上洗发。最好卧在如长虹般的山坡十里之处,是谁说,要听从那两只黄鹤。推移着青翠的山影,沉浸于云壑之中。

赏析

这首词充满了豪放与豁达的气息。上阕写了作者拄杖重来,面对自然和历史发出感慨,表达了内心的哀乐只有借酒来消解。下阕则以劝勉之语开始,鼓励友人要像凶猛的鹗鸟一样,超脱于世间的丑恶,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的不屑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九万里风”等句展现出宏伟的气魄和高远的志向。整首词意境开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激情,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词风。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金国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辛稼轩生于金国,其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时年二十一岁。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後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後,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稼轩病逝,年六十八。後赠少师,谥号“忠敏”。辛稼轩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