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 老子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拼音

所属合集

#道德经

译文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注释

大成:最为完满的东西。 冲:虚,空虚。 屈:曲。 讷:拙嘴笨舌。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一作“躁胜寒,静胜热。” 正:通“政”。

赏析

任继愈在《老子新译》中写道:“这一章讲的是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一种情况,实质上却又是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只有贯彻了‘无为’的原则,才能取得成功。”这个分析是准确的。老子运用辩证法认识事物、认识人。尤其对于那些国富兵强,拓地千里,并国数十,成其大功的王侯将相,如果不因此而昏昏然,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丰满充盈的如果能以细小视之,富裕却以不足居之,再加上如屈、如拙,当然会其用无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成(chéng)若缺: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大成:完备、完美。
  • 其用不弊(bì):它的作用不会衰竭。:竭尽,衰败。
  • 大盈若冲大盈:极其充盈;:通“盅”,空虚。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的。
  • 其用不穷: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弯曲。
  • 大巧若拙:最灵巧的东西,好似很笨拙。:笨拙。
  • 大辩若讷(nè):最善辩的人,好似不善言辞一样。:说话迟钝。
  • 静胜躁:安静能战胜躁动。
  • 寒胜热:寒冷能战胜炎热。
  •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才能成为天下的统治者。:通“政”,引申为统治的意思。

翻译

最完美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有残缺,但它的作用永无止境。最充盈的东西,看似空虚,但其作用无穷无尽。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有弯曲之态;最灵巧的东西,仿佛显得笨拙;最善辩之人,往往好像不善言辞。安静能战胜躁动,寒冷能战胜炎热。保持清静无为的状态才能成为天下的正道。

赏析

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出了一系列充满辩证思想的观点。“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等论述打破了人们常规的认知模式 ,让人们明白外观上并不完美、看似空虚的事物,却有着无尽的功用和深层价值。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则从品德与才能方面说明,真正的“直”“巧”“辩”并不显于外,而是隐匿于质朴之中,这不仅是一种处世的智慧,也提醒人们不要仅仅从表象去判断事物。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则升华到了一种治国理政和人生哲学的高度。提倡人们摒弃浮躁,回归清净无为,以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对待世间万物,认为只有秉持这种清静的理念,才能回归正道,实现长治久安,无论是对个人修身养性还是对社会治理,都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整体彰显出一种超越世俗眼光,追求内在本质与和谐自然的深刻智慧。

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 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