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注释
载营魄抱一: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又解释为身体与精神合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抱,一作“袌”;一,指道,
专气:即集气。专,一作“槫”,结聚之意。
能婴儿乎:一作“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
涤除玄鉴: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涤,一作“脩”,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一作“览”,镜子。
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即无为而治。爱民治国,一作“爱民活国”;无以知乎,一作“无以为乎”;知,通“智”,指心智、心机。
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官;一说指兴衰治乱之根源;一说是指自然之理;一说是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等。此处依"感官说"。
开阖:一作“启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
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句:一作“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畜:养育、繁殖。
生而不有:一作“生而弗有”。
为而不恃:一作“为而弗恃”。
长而不宰:一作“长而弗宰”。
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赏析
本章继前几章而深入阐述有关修身的问题。开头六句提出六种情况、六个疑问:“能无离乎?”“能无为乎?”“能如婴儿乎?”“能无疵乎?”“能为雌乎?”“能无知乎?”这六个问题实际上说的就是有关修身、善性、为学、治国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这一章的解释,学术界有些分歧。一是对“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句话的判定,有人认为是与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等相雷同,因而系错简;也有人认为,五十一章就道而言,本章就圣人而言,文句相同,其对象不同。在《道德经》一书中,文相同或近似的情况,前后重复的情况都是常见的现象,不必认定为错简。此外对于“载营魄抱一”的“一”,有学者认为此一为“一身”的意思,即精神与躯体合而为一身,不可分离;有人认为“一”即“道”,“抱一”即统一于道;也有人认为“一”可以当“专一”解释,此句译为人要安居于常居之所,专一慎独,须臾也不能受物欲的诱惑。本书依从前种观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营魄:魂魄。营,魂。魄(pò)。
- 抱一:即守道。
- 专气:结聚精气。
- 涤除:洗除。
- 玄鉴:本意是黑暗中的镜子,这里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
- 天门:有多种解释,一说指耳目口鼻等人的感觉器官;一说指天地间的自然规律。
- 开阖(hé):开启和闭合。
- 为雌:守柔。
- 玄德:深远的德。
翻译
保持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不用智谋吗?感官的开合运作,能保持安静柔顺状态吗?明白通达四方,能做到自然无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是深奥的德。
赏析
这一章主要探讨了修身治国的道理以及一种理想的境界。强调精神与形体的和谐统一,追求像婴儿般的纯真自然状态。同时在治理国家和对待事物上,倡导自然无为,不刻意、不强求。“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体现出一种无私和超脱的品德。这种理念对于人们思考自我修养、社会治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着深刻的启示。它倡导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遵循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干扰,以达到一种高远而深刻的境界。
老子
老子即李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苦县亦因老子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 81篇诗文
老子的其他作品
- 《 道德经(第一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五十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 —— [ 周 ] 老子
相关推荐
- 《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六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四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 —— [ 周 ] 老子
- 《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 —— [ 周 ]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