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译文
没到过谢公台,那里的明月清风是否健在?旧日的友人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日我又重来:你李矮子的风流已属上等高才。
秋色渐渐凋萎在这一带,满地黄菊映亮了酒杯中的江海。等到明年二月仲春到此观赏桃花,争相盛开:都是“刘郎”我走后才种栽。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后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南康军建昌(今江西永修西北)人,时守齐州。龙榆生笺引《淮海集·尚书李公择常行状》:「神宗初,为右正言,力诋新法,落职,通判滑州。岁馀复职,知鄂州,徙知湖州。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徙知齐州。」
谢公台:傅子立注:「谢公台在维扬。」刘尚荣按:「维扬,今江苏扬州。」
好在哉:龙榆生校:「傅注本作『安在哉』。」与今所知见傅注各钞本不符,待考。
髯孙:傅子立注:「《三国志》:『张辽问吴降人:「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是谁?」答曰:「是孙会稽仲谋也。」』」刘尚荣按:「《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裴世期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髯孙原指孙仲谋,词中戏比孙莘老。」
短李:傅子立注:「唐李绅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初,孙莘老、李公择及公同会,至是惟李公择在焉。」刘尚荣按:「详见《新唐书·卷一百八十一·李绅传》」
黄英:珍重阁本作「黄华」。
「尽是刘郎去后栽」句:傅子立注:「唐刘禹锡字梦得,尝贬朗州司马。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禹锡做《玄都观看花君子》诗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易和州、连州。入为主客郎中。复作《遊玄都观》诗,言『始谪十年还京,道士植桃甚盛,若霞;有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惟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尚荣按:「事详《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八·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宪宗立,叔文等败,禹锡贬连州刺史,未至,斥朗州司马。……久之,召还。宰相欲任南省郎,而禹锡作《玄都观看花君子》诗,语讥忿,当路者不喜,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为言……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由和州刺史入为主客郎中,复作《遊玄都》诗,且言:「始谪十年,还京师,道士植桃,其盛若霞。又十四年过之,无复一存,唯兔葵、燕麦动摇春风耳。」以诋权近,闻者益薄其行。』别见《本事诗·事感》。又《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及《刘宾客文集·卷一百六十八·再遊玄都观绝句》诗并序亦载此事。」龙榆生笺引唐·孟初中《本事诗·事感》:「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遊。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阕属戏作,以「谢公台」起兴;下阕才进入正题,对景感时。两阕似乎脱节,实际上,两阕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繫,全词不但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而且称赞了友人的才能。
赏析
发端以「谢公台」起兴,意在写出赴任途中来到友人李公择湖州任所的一种快感。这里的「谢公台」,应当是借喩友人任所。「明月清风」则是运用成语,借以写湖州的自然美,似乎也隐隐象徵着友人清髙洁白的操守,而以感叹出之,表达了词人的赞赏之情。三、四句转入对旧太守、友人孙觉的怀念:「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二句写出了席间面对新守时对旧守的怀想。随后又回到当前,赞颂新太守、东道主李常的才具:「短李风流更上才。」「短李」与「髯孙」都是用典,正好切合新、旧太守外形与姓氏的特点,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过片两句对景感时:「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深秋时节的特征,对「秋色渐摧颓」的概括性描述则寓含着时序迁移的感慨,与上阕写到的「旧日」、「重来」这种今昔之感是一脉相通的。最后三句是对明春桃花争开的盛景的想象,词人化用刘梦得的诗意,变讽刺为赞颂,象徵性地赞美了旧太守的政绩,并再度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大概是事业发展乃至社会进步的一种普遍现象。
全词,词人表达了对旧太守的怀念,同时也是对新太守的激励,因为未来提起的栽树的「刘郎」,是现在的太守李公择。作者题作「劝李公择酒」,其深意或许就在于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谢公台:在今浙江绍兴。东晋谢安曾在此地游览。
- 髯孙:三国时孙权的曾孙孙皓,多须髯,故称。这里借指孙觉,苏轼的朋友。
- 短李:指李公择,其身材矮小,故有此称。
- 摧颓:摧折,衰败。
- 黄英:菊花。
- 刘郎:刘禹锡曾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诗句。
翻译
还没有到谢公台。明月清风依然是那么美好啊。旧日的朋友孙觉如今在哪里呢,再次重来。身材矮小的李公择更是有非凡的才华。秋色渐渐变得衰败。满院子的菊花映照在酒杯里。看那桃花在二月春天时争奇斗艳地开放。全都是刘禹锡离开后才栽种的。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酒席上劝李公择饮酒之作。词的上片怀旧,提到谢公台与旧日朋友,为下片劝酒营造氛围。下片写秋日景色,借景抒情,又以桃花作比,借刘禹锡诗句隐含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同时鼓励友人尽情饮酒。全词用典自然贴切,有着一种豪放洒脱而又略带感慨的意绪。整体风格明快爽朗,表现了苏轼一贯的豁达风度和对友人的真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