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 苏轼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壮声势。
  • 慑(shè):使害怕。
  • 吴侬:吴地的人,“侬”是江浙一带对人的称呼。
  • 阿童:指王濬(jùn)。

翻译

万人擂鼓呐喊声让吴地的人感到震慑,就好像是那当年浮江而来的王濬。想要知道那潮头究竟有多高,只看到那越山都好像完全沉浸在浪花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八月十五看潮时的壮观景象和宏大气势。通过“万人鼓噪慑吴侬”,写出了人们观潮时热烈的场景和喧闹的氛围。以“老阿童”来比喻潮水,暗示潮水如当年王濬的水军一般来势汹汹。最后通过越山在浪花中的景象,从侧面烘托出潮头的高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力量以及观潮这一活动的独特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