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月转换下沉了,乌鸦啼叫起来,华丽的堂室里响起了传递离情别恨的音乐。美女们愁苦烦闷,竟然顾不上罗衣被脱下来。
清亮的斑斑泪,挥洒後而柔肠寸断。憎恶人们发问,只好背着灯光暗暗地把泪水擦掉,连同脸上的化妆粉揩干净了。
注释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题作「离恨」。《淮海居士长短句》收本篇及《醉漾轻舟》阕,题作「桃源」。傅子立注:「此後二词,洪甫云:『亲见东坡手迹於潮阳吴子野家。』」刘尚荣按:「洪甫名傅共,序《注坡词》者。吴子野系东坡友人。又,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将此条注标於《醉漾轻舟》阕调名下。」毛本编者注:「或云此二词东坡有手迹流传於世,遂编入《东坡词》。然亦安知非秦词苏字耶?今依宋本删去。」朱本从毛说及《东坡外集》不收此二词。龙本遵元延祐本并据傅注本补录。《全宋词》东坡巻收此词,编者注:「别又见秦少游《淮海居士长短句·巻下》」,少游巻收此词,编者注:「别又见曾端伯本《东坡词·巻下》」,盖互见待考。
宫徵:龙榆生笺:「《汉书·律历志》:『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降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
序
《点绛唇·月转乌啼》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二月,上片描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全词成功塑造了一位「泪美人」的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
赏析
上片,写歌女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遭遇。第一、二句点明时间「月转乌啼」,更暗示了此时是歌女们的凄凉酸楚的生活时刻。在一种正常人休息的正常时刻,却从「画堂」里传来了离情别恨的音乐声,可以窥见歌女们怀念家人的伤心碎腑之苦痛。第三、四句进一层写美人「愁闷」。不仅仅在于娱乐皇公贵族,而且还在于歌女顾不上去脱「罗衣」,早已被皇帝皇后脱下了,自然人格上受到侮辱。「画堂」,腐朽淫威的殿堂,哪能容得下纤弱「美人」。苏轼愤然而诉:「画堂」里充满了音乐传递的「离恨」和「愁闷」。
下片,特写歌女们的泪斑与残粉。第一、二句「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写斑斑血泪变「清泪」,泪向肚里流,这种「离恨」的表现。挥泪痛断柔肠,痛向心里藏,这种「愁闷」的心情。最後三句更进一层,突出两个典型细节:一是不愿旁人细问,二是背着灯暗暗地揩拭泪水,直至揩尽被皇公贵族们所侵染过的残妆和脂粉。从清泪、柔肠、嗔人、偷搵、拭残妆这些行为的表现,将被压迫、被侮辱的歌女形象活脱脱地推向世人面前,不得不为歌女感到同情和爱怜。
该词的艺术贡献,在于塑造了一位成功的「泪美人」形象,并为婉约词提供一种经过「雅化」的新风貌。苏轼写歌女不同于其他词家,重在写「神」和内心的「凉」,具有超脱尘俗、高洁晶莹的美感,是寻常的「宫体词」不能比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宫徵(zhǐ):古代五音中的宫音与徵音。
翻译
月亮转动,乌鸦啼叫,华美的屋室里响起宫徵之音生出离别的愁恨。美人满心愁苦烦闷,全然不管绫罗衣服已经褪下。 清清的泪水一行行,仿佛要斩断柔肠。嗔怪别人询问。背对着灯暗暗地擦泪,擦尽了残留的妆粉。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满怀离愁别绪的美人形象。词的上阕通过“月转乌啼”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再以“画堂宫徵”衬托美人的愁闷,连衣服褪下都不顾。下阕着重描写美人的悲伤,“清泪斑斑”极言其泪水之多,“挥断柔肠寸”夸张地表现其痛苦之深。“瞋人问”显示出她不愿他人打扰的心情,“背灯偷揾”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她暗自垂泪的情景。整首词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了美人的内心情感,营造出一种哀怨忧伤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