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别宋之悌

·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注释

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 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考功弟,李太白友人。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年李太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首联说眼前江水与碧海相通,暗示宋之悌的贬所;颔联写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眼前杯酒之中;颈联上句点出了送别时晴朗的天气,下句写晚风中的猿啸声;尾联表现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此诗情调悲切,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太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達夫「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句沉,高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友人浓浓的友情。李太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捨。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此即所谓言在意外。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馀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水:指流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江水。
  • 遥将碧海通(jiāng),和、与 。意思是江水远远地与碧海相通。说明江水辽阔、悠长。
  • :兴致、情趣 。
  • 谷鸟:山谷中栖息的鸟。
  • 江猿:生活在江边的猿猴,猿猴的叫声凄厉,常用来烘托悲伤气氛。

翻译

楚地的江水清澈得宛如虚空,它悠悠流淌远远地与碧海相连通。你我即将分别,相隔千里之遥,此刻的离愁别绪都寄托在这一杯酒中。晴日里,山谷中的鸟儿欢快地吟唱;晚风中,江面上的猿猴声声哀号。我这一生从不轻易落泪,却在与你分别之时悲从中来,泪如泉涌。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楚地江水的清澈辽阔,营造出一种宏阔、悠远的氛围,为后文的离别做铺垫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将离别时的不舍和无奈以一种豁达又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虽然相隔甚远,但情谊都融于这一杯酒里。颔联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以乐景衬哀情,用谷鸟在晴日欢吟的美好景象,更突出了江猿在晚风里哀啼所传递出的伤感。最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通过强烈的情感反差,诗人一贯坚毅的形象在分离之刻被打破,直接抒发了对友人宋之悌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情感真挚深沉,动人心弦。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景色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离情别绪的深切表达,尽显李白诗歌豪放洒脱又深情动人的风格 。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